珠海: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珠海市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职责,迅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谋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迅速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以上率下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珠海坚持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举办理论夜校、开设红色微课堂、打造红色影院……一系列紧贴群众需求的党史学习新形式在基层落地开花,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与此同时,珠海还把办好“民生微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精准对焦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惠民小工程。建立健全“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百年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珠海将继续扎扎实实把学习教育组织好开展好,为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特区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党史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基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珠海红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这里,一堂堂专题学习透彻深入,一场场走访体验深入人心,一次次讲述回顾令人获益良多。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在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昂扬姿态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回顾百年党史,珠海诞生了“红色三杰”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等革命先辈,拥有万山海战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四月的珠海,春和景明,这些革命遗址也迎来了一批批前来瞻仰和学习的参观人员,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快上车,出发了!”4月1日,一辆红色观光巴士,带领党员们前往林伟民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车厢外铺满的建党百年、党徽、红色标语等红色元素引人注目,车厢内还设置了党史视频、VR体验、红色历史展窗等。
除党员干部外,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群体中也广泛开展。为了让更多青年一代树立大历史观,珠海立足于学校教育大课堂建设“课堂红色阵地”。以香洲区为例,该区各学校陆续开设了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全市各群团组织积极动员部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珠海市总工会提出要着力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市委将突出抓好青少年群体、贴近青少年需求,面向青少年开展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市文联将注重用好珠海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学党史,精心创作一批红色题材的高质量文艺作品,采取“文艺+宣讲”形式广泛开展红色文艺巡演。
党史学习教育向基层创新延伸。在珠海高新区,唐乐社区党委为社区“双报到”老党员林基云庆祝百岁寿辰,一群年轻党员围坐着聆听这位抗美援朝老兵讲述当年的历史。在拱北街道将联安市民艺术中心,疫苗接种点留观区内“红色影院”播放着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传递在更多人群中。
悟思想
分期分批轮训十万名党员
“这次培训能够极大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增强肩上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助于我们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珠海“十万党员进党校”活动的首场培训中,参训人员刘丽文感慨道。
从今年4月起,珠海通过进各级党校学党史、进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个人自学、集中研讨等方式,借助“党员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分期分批对全市十万名党员轮训一遍。在今年“七一”后,珠海还将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集中研讨,汇报学习体会,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锤炼党性。
珠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要掀起学党史的热潮,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大力宣传组织系统开展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教育实效促进组织工作质量提升。
悟思想,最重要的是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珠海按照党员人手一套的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发行,保障党员学习需求。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思想”“党史”“看党史”等频道权威丰富内容,深入开展自学。
随时随地学党史、悟思想,需要创新学习形式。珠海市水务局党组中心组创新开展“听说读写行”学习法,即“听宣讲、讲党课、读原著、写心得、见行动”,全方位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感悟思想伟力;发挥红色资源“活教材”作用,把学习教育从会议室搬到杨匏安陈列馆、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等红色阵地。珠海市金湾区举办“红色经典”党史教育演讲训练营活动以及多项党史知识竞赛,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为号召更多流动党员学习党史,珠海推行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五小学习法”,打造优秀党员故事分享会、流动党员网络学习小组、“空中课堂”、工地党课等学习载体,以各种创新性手段提高流动党员学习积极性。
办实事
全市已完成“民生微实事”196项
近段时间以来,金湾区三灶镇榄坑村村民都在议论一件事:村里建起了新的校车候车亭,孩子们等车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想不到这样的小事都能被关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村民王女士感慨。3月下旬,学生候车亭正式竣工,设有雨棚、石凳、护栏的全新候车亭,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生活。
不久前,桂山岛迎来了一批“海归老师”。由团市委指导的“海青汇爱”公益项目,聚焦发挥海归青年人才力量和智力优势,针对海岛学生相对欠缺的英语、音乐、美术等科目进行常态化“送教上岛”。帮助海岛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也是该部门推动“民生微实事”实施的重要项目。
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基点,扎实践行思想伟力。珠海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办好“民生微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精准对焦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惠民小工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畅通民生福祉的“最后一公里”。今年,珠海将“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作为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并安排3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民生微实事”组织实施。
“一定要把‘民生微实事’办好!”珠海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部署,要把“民生微实事”作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实抓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珠海“民生幸福标杆”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实践。
珠海坚持问需于民、自下而上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动各区先后出台《“民生微实事”工作指引》《“民生微实事”实施流程图》,建立健全“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抓好落实整改,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自今年2月初启动“民生微实事”工作以来,截至4月22日,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已确定748个,已实施667个,已完成196个,确定项目涉及金额8878万元。确定项目中工程类387个、占比52%,货物类201个、占比27%,服务类160个、占比21%。
开新局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珠海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起好第一笔、迈好第一步,珠海正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数天前,珠海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46.7万人,成为全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0%的地级市。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筑牢了口岸城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堤坝,也为流动人口往来频繁的口岸城市快速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提供了城市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筑人群免疫屏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打好疫情防控主动防御战,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今年1月,横琴一体化区域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5个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26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现代仓储物流等领域;3月底珠海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签约动工仪式,重点签约动工项目共105个,总投资额达536亿元,涉及深珠协作示范、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项目。
今年以来,珠海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稳步推进“双统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内需提振投资消费,全市经济活力动力不断激发,经济财政运行协调联动,呈现“平稳增长、势头向好”的特点。据统计,今年1—3月,珠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8亿元,同比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178亿元,同比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五,增幅居全省第九。
上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支持珠海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把珠海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
珠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继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感悟思想伟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发干劲和斗志,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思路举措。
■相关
红色电影送到家门口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连日来,珠海市各区(功能区)积极贯彻“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暨‘看电影、学党史’主题活动”工作部署,广泛开展“看电影学党史”系列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让红色影视“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出新出彩。
横琴新区聚焦琴澳特色资源,携手澳门街坊总会骨干、志愿者等澳门同胞前往珠海市博物馆、横琴新区规划展厅和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通过观看珠海、横琴改革发展历程等影片,身临其境重温改革发展史,激发两地人民爱国爱澳情怀。
香洲区推动红色影视进校园,在思政课教学中借助红色影视片段,用故事阐释道理、用细节打动人心,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更加生动。在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的体育馆内,学生们观看了喀喇昆仑戍边英雄记录视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白友成结合自身战斗经历,让红色文化在学生们心中生根,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金湾区推动红色影视进文化场所,组织电影院开展红色影片展映活动,通过优惠票价、公益放映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看电影学党史。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电影展映展播栏目,集中推介展映展播优秀影片、宣传展映展播活动,营造“看电影、学党史”的浓厚氛围。
斗门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区101条行政村建设的户外高清电子大屏,轮序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视频113场,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通过红色经典影视以群众乐意且满意的载体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到群众中去,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高新区启动红色百场红色电影展映活动,覆盖17个社区和各党群服务中心。充分挖掘高新区革命先辈苏兆征的成长故事,拍摄《共和国英烈苏兆征》、大型纪录片《苏兆征》等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红色粤剧《苏兆征》、沉浸式诗剧《追寻苏兆征》、漫画《苏兆征的故事》等原创作品,将高新区本土红色原创文艺作品与计划组织创作的话剧《苏兆征》等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转变成可视化教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