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粤组音 > 精选评论文章

莫让“三拍”干部现行

时间:2025-07-25 15:00:00 来源:粤讲粤政微信公众号
【字体:

  近日,在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并指出发展症结:“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坊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政绩是第一,一拍脑门一个亿;质量没关系,一拍胸脯没问题;追查别着急,一拍屁股溜大吉”,寥寥数语,便入木三分地勾勒出当下某些“三拍”干部的丑态。追根溯源,“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这“三拍”画像,自古便是政治生态的顽疾。

  “拍胸脯”者,惯以豪言壮语、信誓旦旦,掩饰其认知的苍白。战国时赵括论兵,口若悬河,其父赵奢深以为忧:“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赵括轻率承诺,统率赵军,终酿成长平惨败。此等悲剧,根源在于其未能体察战场的瞬息万变,仅凭纸上谈兵便贸然“拍胸脯”。历史的警钟长鸣:决策前的躬身入局,远胜于事后的万般辩解。唯有“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以脚板丈量民情,以慧眼洞察实况,方能穿透承诺前的重重迷雾,看清现实的本来面目,让承诺掷地有声而非沦为笑谈。

  “拍脑瓜”决策,源于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三国马谡自诩熟读兵书,无视王平“当道扎寨”之谏,执意屯兵孤山,终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际,何尝不是在痛斩那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拍脑瓜”痼疾?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感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言强调务实探索、尊重客观规律之重。任何决策都非凭空构建的空中楼阁,必须深植于现实的沃土,汲取实践的养分。唯有俯身倾听大地的心跳,感知民生的脉动,方能让政策之花真正生根发芽,结出惠泽于民的硕果,而非昙花一现的政绩泡沫。

  至于“拍屁股”走人者,则是责任意识的彻底溃散。战国时郭隗献策燕昭王,以“千金买骨”之喻招揽贤才。然而当燕国危难之际,郭隗却未能坚守职责,共克时艰,反以“急流勇退”之名抽身而去。此等“拍屁股”之举,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弃国于水火。清代河工腐败积弊更甚,官员遇决口险情,不思抢险固堤,反以推诿塞责为能事,致使百姓饱受洪灾之苦。此种“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极端利己与卸责心态,正是“拍屁股”干部的灵魂写照,透支的是政府公信力,伤害的是民心根基。白居易有言,“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唯有以严密制度织就责任之网,让权责清晰对应,让监督如影随形,才能使“拍屁股”者无处遁形,才能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转化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形成干事创业的良性循环。

  《韩非子·孤愤》痛言:“不明察,不能烛私。”若领导干部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察实情洞民意。“三拍”现象,表面是作风问题,实则是思想根基动摇、宗旨意识淡漠、制度约束缺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根治之道,在于培育干部“脚上有泥、眼里有光”的务实品格和为民情怀,更要构建起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笼子。明代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月有考、岁有稽”的刚性问责,使官员不敢懈怠塞责;当代楷模焦裕禄扎根兰考盐碱地,以病弱之躯丈量沙丘,其躬身实践、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对“三拍”作风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批判。

  《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应是悬于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心头明镜。唯有常怀敬畏之心,少拍脑袋、多查实情,少拍胸脯、多干实事,少拍屁股、多出实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沉下心来为人民服务,才能让“三拍”恶习失去滋生的土壤。

  作者:周鹏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