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让力量“沉下去”、效能“提上来”。
坚持“接地气”聚民力,推动政策宣传从“声入”到“心入”。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时,要注意把握两点。在宣传方式上,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在对中央政策解读上要始终坚持不走样不跑调,防止误读误解、出现偏差;同时,也要注意掌握群众情况,做到内心有“受众”,确保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宣传效果上,既要“声声入耳”,更要“入心入脑”,慎防政策宣传“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群众无所获”;要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政策宣传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政策理论“易得”“易懂”“易用”、群众“受教”“受益”“受用”。
坚持“察实情”增动力,推动调查研究从“看到问题”到“找到办法”。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真”字上下功夫。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掌握方式方法,多到一线“听真话”“找真相”“取真经”,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取经问道,又到困难较多的地方破题开路。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要在“实”字上求成效。“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如果调查研究“光开花不结果”,前期工作就容易沦为“走形式”“摆形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抓到底”的韧劲,把最终能否解决问题作为判定调研成效的标准,推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
坚持“解民忧”强合力,推动信访接待从“坐诊”到“出诊”。信访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把“群众上访”变“领导下访”,主动架设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解民忧,深入汲取“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等经验做法,推动各种矛盾问题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要把解决群众问题由“坐诊”变“出诊”,主动下沉基层,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化解类案机制,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坚持“破难题”提效力,推动办公地点从“会场”到“现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在一线中找问题、在一线中破难题、在一线中抓落实,既要“蹄疾步稳”,对于一些司空见惯、久拖未决的问题,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态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也要“小步快跑”,对于一些紧急事项、特殊事项,拿出“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决心,带着问题“走”、盯着困难“帮”、拿出对策“办”,以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者:罗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