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学党史悟思想

中山:学习教育接地气 有人气入人心

时间:2021-05-06 09:24:1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翠亨村里,木棉树下,杨殷的后人朗读家书,红色基因浸润中山少年心田;五桂山边,古氏宗祠,珠江纵队革命遗址焕发新活力,南桥村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里溪村内,山田相连,昔日广东“小岗村”正按规划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区……伶仃洋畔的中山,走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杨殷、协助起草第一个全国农民协会章程的萧一平;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就在五桂山脚下。

  殷殷热血荐轩辕,红色记忆不曾褪。当前,中山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观感体验、创新技术手段,精心打造“红色党史”“开放党史”“智慧党史”三大工程,让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人气、入人心。

  以点带面

  建好全市红色“基因库”

  八旬老人周永西最难忘的经历,是在中山温泉宾馆工作的那些日子。

  37年前,周永西为一位老人在中山温泉宾馆3天的行程,拍摄了100多张照片。这位老人,1984年曾下榻于中山温泉宾馆,在罗三妹山留下“不走回头路”名言。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82岁的周永西,提起当年事依然很激动:“我很幸运,能亲耳听到‘不走回头路’的名言,能亲身见证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对了!”当前,中山温泉宾馆充分利用独特的改革开放元素和历史积淀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距离中山温泉宾馆十几公里之外的板芙里溪村,因上世纪70年代的“联产到劳”改革,被誉为“广东小岗村”。今年68岁的林德成,在1976年和大队支委冒着风险,大胆推行“联产到劳”生产模式,让社员们破天荒第一次拥有了余粮。当前,在中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里溪村计划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里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推动开发包含里溪精神元素的文化创意及旅游产品。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杨殷这样的烈士,用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望年轻一辈能够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好好珍惜。”今年4月,由中山市委宣传部牵头,杨殷故居邀请了杨殷外孙女崔静薇,为青少年讲述了杨殷的革命事迹以及家风故事,希望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图强建设国家。

  在五桂山槟榔山村,有一座古氏宗祠。1945年,珠江纵队在古氏宗祠宣布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当前,中山正加快推动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改造项目和相关配套,力争在今年“七一”前完成红色文化核心区的起步项目。

  加快“不走回头路”警世名言、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故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广东“小岗村”里溪村等示范点建设,是中山四大“红色IP”教育阵地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山还进一步挖掘东区卖蔗埔起义遗址、黄圃石军村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点,以点带面建好全市红色“基因库”。截至目前,通过整合本土红色资源,中山精心打造“红色记忆”旅游线路近20条,认定了124个革命遗址及其他遗址。

  落细落小

  家门口来了红色展览

  “中山流动博物馆带你踏上红色之旅!”2021年,中山市博物馆(中山流动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进基层、进乡镇”送展活动,把红色展览送到群众家门口。

  第一季度,流动博物馆将“抗战烽火 中山记忆”“党的光辉照南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革命历程”展览,分别送到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和石岐区民生社区展出。今年以来,中山市博物馆(中山流动博物馆)还将“丹青战疫 共克时艰——中山市中小学美术抗疫题材优秀作品展”先后送到坦洲、沙溪、小榄、港口等镇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展出。

  在南区街道,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宣讲也拉开了序幕。3月底,中山市南区街道启动“党史流动学堂”巡回活动,这是南区街道正在探索的一项创新举措,可充分发挥基层党史宣讲的灵活性、流动性和实用性,把党史学堂开设到基层:不拘任何形式,不管人数多少,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4月24日,由中山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指导的“团结奋进 红心向党”——中山市各民族同胞学党史颂党恩进社区文艺活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小榄镇永宁社区的永康学校举行。来自中山市学校、协会、艺术团体的演职人员,带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表现了各民族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突出分层分类推进是中山有针对性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一方面,该市加强市镇联动,在镇街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抓好十项举措落细落小、百个党组织迅速行动、千名党员积极响应、万个家庭同步学习;另一方面,则发挥群团作用,抓实党员干部、产业工人、农民群众、青年学生、妇女群体等学习教育,依托500余家职工书屋开展“职工学党史”“咱们工人心向党”主题宣传教育,组织6400多个基层团支部同步开展“青年大学习”党史团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史学习教育格局。

  注重沉浸体验、让群众走进党史,是中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山市建成中山市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并大力推进杨殷故居展陈、里溪农村改革展览、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展览等项目。

  注重以文化育人、让群众感悟党史,是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的重要形式。当前,中山市创新开展“文艺讲党史”活动,率先在全省组织党史专题大型主题宣传创作,举办了“百场快闪”、文艺采风、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重温历史。

  感恩奋进

  切实解决“急难愁盼”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立足早准备、早谋划、早安排,盯紧细处、实处、关键处。

  除了在内容上创新,在宣传载体上创新也是中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特色。为建好党史宣传教育平台,中山市开办了“中山党史”微信公众号、网站两个平台,并研发上线“中山党史网上云平台”,实现党史即查即得。

  此外,中山还大力开展“建党百年百期微党史”网络传播活动,广泛征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网络精品,并开发“智慧博物馆”系统,为游客提供爱国教育基地智慧导览、AR增强现实和3D博物馆展示等功能,增强红色党史感染力。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4月7日,中山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召开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山市实施“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聚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各环节,解决问题、狠抓项目、推动发展,为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提供不竭动力。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中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赖泽华强调,要深刻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启中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把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改革精神传承好,永远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把真心实意转化为称心如意,中山各级各部门广泛组织开展“学党史 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由中山市委带头打造的“现场办公会”,由市领导带队每周到各级各部门问计问策、解难题、办实事。截至目前,已推动40多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与此同时,“学党史 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超200项,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彰显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今年一季度,中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69.75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6.9%,经济建设取得“开门红”。当前,中山市实施“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工作思路和“1+6”攻坚行动、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切口。

  围绕进一步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要求,中山市各级各部门正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

  一线实践

  让“红领巾”成为主讲人

  今年3月,南区街道刘广生故居举行的一场党史“微宣讲”活动,配合肢体语言,今年刚上小学4年级的肖希洛,将刘广生爱国的一生娓娓道来,赢得观众的交口称赞。

  这场活动是中山市青少年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刘广生故居是刘广生幼时生活及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2019年5月4日,中山市将刘广生故居打造成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去年起,北台小学培育了一支红领巾宣讲团,定期来到刘广生故居开展志愿宣讲,为该红色基地增添青春的色彩。

  近日,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少工委党史学习园正式启用。学习园内,有建党百年大事记、长征路线图、革命烈士故事介绍板等图文并茂的内容。该校还创新运用“少先队员讲党史”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为学生讲党史。

  当前,中山市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七个一百”系列主题教育工程,将广泛发动全市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七个一百”系列主题教育,突出中山元素,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力图创新载体和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时代、感受新变化,传承红色基因。

  比如,开展“百人讲党课”宣讲活动。市教育工委面向全市挑选100位优秀校长、德育干部(含团队干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教师,以“党旗耀香山”为主题,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讲座,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重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