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河源龙川县紫市镇: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9-08 15:40:49 来源:河源日报
【字体:

转存图片

■紫市镇加强党建引领工作,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践初心担使命,在全镇掀起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热潮。

转存图片

■紫市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图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民乐西村。

转存图片

美丽宜居的紫市镇

  雅寄河畔千山秀,七目嶂山下碧水绕。初秋时节的龙川县紫市镇,犹如镶嵌在河源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处处展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精致的民居鳞次栉比、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青山绿水、田野楼房汇聚成一片片乡村景色,散发出浓浓乡意。

  近年来,紫市镇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加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美农民富,文化新幸福强,交出一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满意答卷。

  坚持“党建+”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在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激发党员干部创业干事能力、增强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力。

  近日,龙川县紫市镇民乐西村,处处呈现着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动人画面。该村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抓村庄规划、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美丽乡村”。

  这是紫市镇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一个缩影。在新发展阶段,紫市镇坚持“党建+”,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紫市镇在抓党建工作中,首先抓学习固根本,严格要求全镇18个党组织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为开展专题学习、组织生活会的“第一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要求全镇18个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活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

  紫市镇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到各村(社区)参加“十万党员返乡”村庄清洁行动,以实际行动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在疫情防控下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疫苗接种,让更多群众获得有效保护;做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宣传推广工作,切实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该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共梳理出56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29件,剩余的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中,力争全部项目按时按质落到实处。

  “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离不开抓发展。近年来,紫市镇就是把抓党建和抓发展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鲜红党旗下,紫市镇镇委书记黄小勇谈起党建工作时,十分认真地告诉记者。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为乡村按下“美颜键”

  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美丽庭院,道路两旁树木葱茏,房前屋后花草交映,犹如按下了“美颜键”,绘成了一幅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这是紫市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也是美丽村居建设的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生态红利让紫市镇发展日新月异。

  在紫市镇仁里村,记者发现,村民过去散养的鸡鸭家禽圈进围栏、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家中窗明几净,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紫市镇多措并举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庭院美”提升乡村“美颜值”,推动农村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底色。

  据了解,近年来,紫市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收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中,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8302吨,拆除危旧泥砖瓦房833座24.45万平方米,“三整治”864宗,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时,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实现每村有一个公厕的基本要求,常住人口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加强垃圾规范化管理,鼓励群众对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化处理,科学规划建成垃圾分类亭137个,镇垃圾收运处理移交第三方转运,实行市场化运营,形成日产日清的保洁清运机制。切实落实生活污水治理,通过铺设雨污分流管网、暗渠化收集等方式,全面完成全镇雨污分流工作。

  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紫市镇提升了颜值和气质,传统村落呈现出青山依傍、碧水环绕、环境整洁的振兴新景象。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开车走在紫市镇,发现该镇农村公路均是双向四车道,路灯明亮,柏油路面平整,还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据介绍,紫市镇是龙川县率先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乡镇之一。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长期以来,农村公路都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在建设过程中,紫市镇通过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目标,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先手棋”,把“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可以为农村带去人气、财气的“致富路”。路通,观念通。农村公路疏通了脱贫奔康的“血管”,为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让群众增强了发展信心,激活了市场思路。

  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让名不见经传的“山货”成为城里人的美味佳肴,油茶基地、鸽业基地等产业方兴未艾,乡村旅游、农家乐随处可见。

  近日,全长8.479公里、总投资6784.12万元的省道238线黄鹤高速公路出入口至紫市段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已通过了市发改局立项,完成了前期设计、造价等准备工作,即将进入征地阶段。说起这条道路,黄小勇一脸兴奋。在他看来,这条道路的改造和扩建对于紫市镇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一条紫市镇的振兴路、富民路。据介绍,这条道路起点为黄布镇欧江村,接在建的河惠莞高速公路黄鹤出入口,经县道175线至新布后往东南方向另辟新线,经秀田村,终点在紫市镇北村,与县道151线相交。

  据介绍,近年来,紫市镇采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交通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紫市村岭下至新民村2.2公里、雅寄嶂2.8公里及新南村至紫市村下2公里道路硬底化等项目建设圆满完成;新南村至新民村雅寄河两岸3公里人行步道项目建设圆满完成;“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加快推进,镇自来水厂已开始集中供水,三级管网建设已于2020年全面完成。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生态农业,让山水更绿,更让群众生活更美。近年来,紫市镇积极探索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态富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中,紫市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铁皮石斛、黑米、油茶、猕猴桃、黑山羊等种养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产业改革、优化产业,发挥优势产业等推进调整结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基地稳步提升、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化得到长足发展、特色种养稳步推进等实现新的突破。

  该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把产业培育优化作为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关键举措,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产业发展思路,初步构建特色富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初步形成鸡麻坪综合种养、秀田龙秀种养、民乐丽金山万亩油茶、铁皮石斛种植,民乐东村猕猴桃观光、民乐福黑山羊果草一体化智能生态循环养殖、民乐西恒基鸽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有序完善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个,拥有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十三五”期间新增家庭农场8家,龙头企业2家。

  紫市镇优先发展优质水稻、水产畜牧业、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2020年落实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6万亩,蔬菜、水果种植面积达6700亩,水产养殖达13260亩,全镇生猪出栏4000头存栏7200头、羊出栏2600只存栏1500只、鸽子出栏100万羽存栏10万羽。民乐东和民乐西村油茶等优质农产品顺利成为“一村一品”。

  “今后,紫市镇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乡村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群众畅享更加幸福生活。”紫市镇镇长杨丽红信心满满地说。

  【紫市镇概况】

  该镇位于龙川县最南端,距离县城28公里,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1万亩,山林地面积14万亩,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是东源和梅州五华三县边境农村商品集散地。紫市镇是河源著名侨乡,拥有10万余归侨侨眷、侨胞。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矿、瓷土、铁矿花岗岩、滑石等;水资源丰富,现有县小(一)型水库一个,小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量1500KW;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茶叶、生姜等作物为主,养殖业发展较快,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养殖大户27家。

  【红色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后东特委兵工厂旧址位于龙川县紫市镇嶂红村南客寮张屋。抗日战争爆发后,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在老隆成立。后东特委成立后,贯彻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依据东江抗日后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在龙川为“后东”所辖的各县党组织骨干举办各级各类学习训练活动。其间,在紫市镇南客寮张屋举办多期培训班。1944年,为加强抗日武器装备,后东特委决定在南客寮建立兵工厂,制造兵器和维修械。其时,南客寮设有情报交通站、电台,印刷《星火》等抗日宣传报刊。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常住南客寮,带领东江上游各县党组织,开展宣传抗日和党组织活动。当年与村民们一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广东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主席梁威林于1991年亲笔题写了“抗日、解放战争根据地南客寮村”石刻纪念碑,竖立在南客寮村中。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