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韶关南雄:“三变”改革谋振兴,沃野展开新画卷

时间:2021-08-13 14:44:30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字体:

  “前年儿子回村里承包了土地栽种鹰嘴桃,儿媳妇也在村里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现在,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别提多开心了。”得益于“三变”改革,湖口镇张屋村建成了特色产业,让一直盼望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妇回家照顾老小的村民张贤均一家实现了团圆梦。

  碧波荡漾的景观湖、绿树掩映的凉亭廊道、干净平坦的村道……迎着夏日和风,近日,笔者走进南雄市湖口镇张屋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政策显力度

  南雄是原中央苏区县,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老区精神,南雄市自2018年开展以农村“三变”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来,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经济“新实力”,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如今,南雄农村旧貌换新颜,老区人民踏上了小康路。

  湖口镇张屋村是该市率先开展“三变”改革的试点村,自2018年9月“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成立以来,该村致力于让村民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小作坊”变身“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像往常一样,这天早上,湖口村村民张智亮依旧在村里的葡萄园里忙碌着,细心指导务工村民如何管理好果实累累的葡萄园。

  “像我这种五十多岁的农民,耕田劳作还是比较吃力的。”张智亮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我把家里的4亩地全部流转出来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我也成了村里的产业管理人员,每月收入5000多元,这个收入我非常满意。”

  正是因为“三变”改革,张智亮才实现了角色的大转变,从传统农民变身为现代农业产业管理员。除了务工收入外,张智亮每年还可以收取土地流转租金2000多元,享受村里的产业分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自合作社揭牌成立以来,张屋村集约化利用土地,祠堂周边进行复古建设,盘活了土地,建起了新楼房,致力打造一个美丽新农村。同时,该村集中流转500多亩土地,引进了中草药产业园、稻虾共养一体化养殖基地、阳光玫瑰葡萄园等三个产业项目,助力农村发展驶入“快车道”,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张屋村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张屋村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村民热情高

  “我们自家的鱼塘通过土地流转,成为了村里的集约化利用土地。”张屋村村民张任生告诉笔者:“自从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发展葡萄产业园后,我就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型的装修公司。现在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多了股东这个新身份。”

  张智亮和张任生的经历是张屋村村民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早些年,张屋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了,村里耕地闲置荒芜。如今的张屋村,曾经撂荒的肥土地,如今成为了“香饽饽”。村里还有许多像张智亮和张任生这样的村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除了辛苦种地、打工赚钱以外,自己足不出村就有职可谋、有钱可赚,年底还能拿分红。

  “像张智亮和张任生这种情况的村民一共有493人,大家都是在外面务工和创业。我们村用这种办法,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盘活了村集体‘沉睡’的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湖口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慈荣说道:“大家除了能拿到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拿到土地入股和宅基地入股分红,在家务农的村民,还可以在葡萄园务工赚取劳务费,共同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

  张屋村的村民则纷纷说,“三变”改革,村民实现了务工、分红“双收入”,不仅能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而且还盘活了闲散资源,让全体村民实实在在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张屋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全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资产量化权生钱、土地入股地生钱、劳力入社力生钱、资金入股钱生钱、房屋入股房生钱,张屋村通过“三变”改革和“五大合作”,激活了农村发展动能,使得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有股份,村村有收入,年年有分红,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通过‘三变’改革,我们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张慈荣笑着说道:“通过量化土地资源,我们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建成了黄烟、辣椒、中草药3个千亩以上的高效优质产业,以及葡萄园、小龙虾两个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

张屋村村民张智亮细心指导务工村民如何管理葡萄园。

张屋村村民张智亮细心指导务工村民如何管理葡萄园。

  变出新气象

  “增强了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经济的‘新实力’。”就“三变”改革给张屋村带来的新变化,湖口镇党委书记赖建志一连说了“三个新”。

  现在的张屋村,只见柏油路笔直、宽阔。村前的公园,鲜花盛开、绿草茵茵,亭桥流水,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在焕然一新的老祠堂后面,一栋由村民自筹资金建设的电梯楼房也正拔地而起。

  同时,湖口村把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融入了湖口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及新农村的建设、整体的规划当中,通过宅基地整合,新建了湖口公园、村史馆和农耕文化馆,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的新景象。

  张慈荣带领笔者在村里周边转了一圈,自豪地说道:“眼前这个公园,环境要比以前好很多,村民们能经常到公园走走,大家都很开心。”

  近年来,湖口镇通过“三变”改革和“139”提升工程,让资源资产价值化,让圩镇扩容提质,解开了农民“一亩三分地”的束缚,提升了镇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吸纳就业能力,丰富了商业业态,既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择业机会,为乡村发展注入产业动能,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湖口村“三变”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底,该市以党建为引领,在全市18个镇(街道),208个行政村全面铺开以“三变”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让农民能在收取租金和参与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从而极大地激发出老区人民梦圆小康的内生动力,他们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将资源、资产等入股到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该市打造了10个万亩高质高效产业,形成镇极千亩特色产业基地26个,创建了200亩村级产业基地217个,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了农业产业振兴发展。7个乡镇已实施“139”整治提升行动,基本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干净整洁村创建,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要继续弘扬老区精神,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扎实推动南雄市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市’转变。”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剑国介绍:“继续以土地流转、宅基地管理、‘三变’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为重点,推进美丽镇村向美丽经济转变,让老区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殷实,更为富足。”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