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林头镇:35个村(社区)打擂台,比拼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林头镇在新圩村共青河好心公园启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林头镇供图
周末的电白区林头镇大群村,老人小孩在绿荫下自得其乐,偶尔听到几声鸡鸣犬吠。不过在村里的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看不到一只禽畜的影子。
“在农村,鸡是要下地走的才香。禽畜放养是老传统,可问题是满路有鸡屎,不能落脚。”大群村老人说。
大群村的鸡鸭去哪儿?“专用屋”建设成为解决方案。近年来,林头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动起来”到“热起来”,大力整治乱搭乱建现象,规范禽畜圈养,建设“鸡舍屋”将近8000个,平均每条自然村约20个。
林头镇提出,到今年底,该镇所有自然村达到高质量“干净整洁村”标准,8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日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在林头镇拉开序幕,35个村(社区)以打擂台的方式,以赛制为标杆,吹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攻坚号”。
镇村同建▶▷
因地制宜打造三条示范带
走进共青河林头镇槟榔段,这里建有生态河堤、环园人行碧道、亲水观光平台、百姓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农业观光园及特色城堡建筑,一河两岸美丽景观成为周末休闲游的好去处。
沙琅江、龙记河、共青河三江汇聚,是林头镇独特的资源禀赋。然而在几年前,河道两岸还是一片荒芜,河中淤泥重重、杂草丛生,水环境状况恶化……
治水带来了发展“红利”。近年来,林头镇践行“两山理念”,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抓住茂名建设万里碧道的契机,打造三江水路示范带。
“我们沿江沿河沿岸建设集生态河堤、人行碧道、亲水观光平台、田园综合体等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带,同时推进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林头镇党委书记张剑斌说。
红荔时节,林头镇大衙圩因地理交通优势,成为茂名市最早的荔枝集散中心之一。该镇抓住这一优势条件,打造陆路示范带。
据介绍,林头镇陆路示范带始于沈海高速林头出口,终于包茂高速茂名东出口,途经林头镇圩和9个行政村,旨在打造基础设施良好、产业功能齐全、特色餐饮集聚、建筑风貌统一的环镇带,提升镇域整体形象。
“林头镇因地制宜,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围绕乡村风貌提升建设三条示范带,除了打造陆路示范带、三江水路示范带,还要打造精品村连片示范带。”张剑斌说。
据悉,精品村连片示范带是指在“干净整洁村”的基础上,在全镇35个村(社区)选取一条自然村进行重点打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构建美丽乡村示范带。
当前,林头镇“四小园”和五类“专用屋”建设加快推进。398条自然村中,有129条村已开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建设,规模达1032个;建设“厕所屋”“垃圾屋”“污水屋”“鸡舍屋”“杂物屋”等五类“专用屋”,全镇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
如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攻坚号”吹响,林头镇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发挥党员、群众、驻镇扶村干部、乡贤、人才、志愿者六股力量作用,广泛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这些年来,林头镇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建设三条示范带,建设精美‘四小园’,建设五类‘专用屋’,发挥六股力量。通过‘3456’工作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富、同美,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林头样板’。”张剑斌说。
村村较量▶▷
以擂台赛促进乡村变美
7月13日,新圩村共青河好心公园红旗迎风飘扬。
林头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35个村(社区)代表队列队集结。在队伍上方,35面写有村(社区)名字的红旗迎风招展。
“行政村(社区)辖区内村庄、街道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每个行政村(社区)高标准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精品村,无自然村的社区须20%的街道达到‘六好’标准……”活动上正式发布了这场时间跨度3个月的擂台赛较量内容。
“全镇35个村(社区)通过打擂台的形式,在村与村之间形成学习、交流、比拼的氛围。”张剑斌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林头镇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发扬“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尽锐出战”的“林头精神”,吹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攻坚号”。
这是自7月8日电白启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后,全区首个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镇级擂台赛开擂。
根据赛制,擂台赛实行100分总分制,其中:村庄、街道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占30分;美丽宜居精品村或20%的“六好”街道占30分;日常暗访督查占20分;美丽乡村网络投票占10分;支部书记述职现场打分占10分。
在奖项设置上,林头镇以总评得分80分为基准,在各参赛行政村(社区)中按照总分排名,90分以上依次设一等奖10名,每个行政村(社区)奖励50万元;设二等奖10名,每个行政村(社区)奖励30万元;设三等奖15名,每个行政村(社区)奖励15万元。
擂台赛将于9月底进行总结颁奖。据悉,评比结果将作为今后项目建设、涉农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分析认为,擂台赛为林头各村(社区)立起了努力可及的标杆,为各村(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当好“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