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湛江硇洲镇: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时间:2021-06-27 12:28:56 来源:南方+
【字体:

  美丽的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硇洲岛上,走进火龙果园,只见果实密密麻麻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期间,带着期盼和丰收的喜悦,摘果、装箱、运输,一车车“致富果”从硇洲岛走向市场。

航拍镜头下的火龙果园。李文超 梁海涯 摄

航拍镜头下的火龙果园。李文超 梁海涯 摄

  硇洲镇津前社区是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先锋营的所在地。依托硇洲渡琼作战指挥部红色资源、火山地貌、南宋古迹、人文景观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硇洲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理念,在党建飘“红”、产业透“绿”的“红+绿”融合发展模式下,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海岛旅游蓬勃发展。

  一条“红色引领”助推“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里越走越稳健。

  党建+N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走进孟岗村委会洪拱村,村道宽敞干净,农家院落整洁美观,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其间,舒心惬意。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这是洪拱村民小组成员梁茂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选好村级“领头雁”,硇洲镇认真贯彻落实湛江经开区实施的“1+5+9”党建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坚持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一批群众呼声高、大家信得过、品德口碑好的优秀村民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被依法依规推选进“两委”班子。

  在湛江经开区大力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号角中,该镇找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开展了“党建+乡村振兴”“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基层治理”等一系列党建特色工作。

  该镇通过组建自然村党支部39个,5个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行政村下属的87个自然村已经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完成“镇党委—行政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构建,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公开、透明、高效、暖心、方便,这是硇洲岛村民普遍对政府行政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评价。

  盛夏六月,热浪逼人。刚在硇洲镇经济发展办办完事的宋皇六竹村村民谭居联,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笑容。他对记者说:“现在镇里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态度也好,也方便多了。”

  “有问题,找村监委。”“这个月咱们村的财务公示又贴出来了,一起去看看这个月都花了哪些钱。”“现在办事效率比以前更高了,跑得更少了。”……硇洲镇村务监督的名声在人民群众中越来越响。

  红色+绿色

  打造“红+绿”融合发展“主引擎”

  近年来,硇洲镇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把史论学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把群众关心的、牵挂的方方面面纳入办实事范围,以实实在在成果获得群众点赞、赢得民心民意,凝聚干群力量。

  硇洲镇政府先后出台实施《硇洲镇行政审批管理工作制度》等30余项制度,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规范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刚开始种植火龙果的方志波,火龙果园需要用灯光,他申请农业用电时,镇职能部门立即派员前来核查,审核合格后批文很快就下来了。镇里还协调硇洲供电局以最快速度安装了电表,满足火龙果园的用电需求。

  在硇洲果农驿站,刚完成交易的火龙果果农方志波满意地表示:“这几年火龙果的行情都不错,今年又是丰收年!”

  方志波也是宋皇村香蕉种植大户,曾拥有120多亩蕉园,但连续亏损4年,经常到处借钱买化肥和支付工钱。经宋皇村党总支引导和支持,方志波通过硇洲镇的“三资”平台竞标,成功承包30多亩园地开始种植火龙果,收入出乎意料的好。

硇洲岛火龙果基地。李文超 梁海涯摄

硇洲岛火龙果基地。李文超 梁海涯摄

  “现在我的火龙果园年产值90多万元,我完全不担心销路的问题,宋皇村党总支在六竹村设置了果农驿站,让火龙果收购商定点收购。”方志波说。

  果农的成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引领和支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岛上第一批种植香蕉的农户,种出的香蕉大而甜,卖出了好价钱。香蕉种植随后从几十亩地扩展到最高峰时的2.8万亩,成了当之无愧的“香蕉岛”。

  方志波从30亩火龙果开始,至今扩种了93亩。方志波家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清了债务,换了新车,还在镇上开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超市。目前,方志波除了管理火龙果基地,还为宋皇村打理一个15亩的火龙果产业扶贫项目。

  “真心感谢硇洲镇党委近几年对火龙果种植行业的大力扶持,让我们能够安心种植,过上幸福生活。”致富后的方志波不忘党恩,通过积极争取,前年方志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带领群众建设家乡振兴乡村。

  方志波只是硇洲岛众多果农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0年,该镇香蕉种植面积为1.7万余亩,火龙果种植面积为1.2万多亩,实现农业总产值5.33亿元,较2016年4.03亿元增长32.25%。

阳光下忙着采摘收获的农民。李树雄 摄

阳光下忙着采摘收获的农民。李树雄 摄

  硇洲镇乘势而上,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面掀起圩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既还原历史风貌,又增添新时代的元素,形成“红+绿”相得益彰的特色。

  然而,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产品,造成土地板结酸化,香蕉患病减产,农户收入不稳甚至亏损。

  就在村民们彷徨无措之际,硇洲镇党委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布局,引导村民种植新型香蕉苗和火龙果。新型香蕉苗具有抗病性,并且比旧品种耐旱,更适合海岛的生存环境。

  “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带动乡村振兴,而基地是特色农业产业的载体。”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硇洲镇精耕绿色生态经济,既打好“红色牌”,又念好“绿色经”,探索出一条“红+绿”融合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年来,依托火龙果、香蕉等特色农业,硇洲岛村民近几年的收入大幅提高,种植户陆续住进了新盖的楼房。

  去年9月29日,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正式开馆迎客,同时,“湛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硇洲渡琼作战指挥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启用。这是湛江经开区继东海岛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又增添的一处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化党性锤炼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硇洲镇孟岗那晏村,村民林萍得意洋洋地指着“最美家庭”的牌子对记者说:“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讲卫生、讲文明是评选‘最美家庭’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我们家去年获得的,今年还要努力保持,争取年年都获评‘最美家庭’。”

  既安居又乐业,还要提高文明程度。硇洲镇以村规民约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网格化管理与群防群控体系,创建“平安海岛”,呈现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

  红色+廉政

  活化资源教育基地变身热门“打卡地”

  硇洲岛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我们镇党员干部、群众历来重视保护所有的红色文化遗产,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硇洲镇委书记陈璞说。

屹立在渡琼作战指挥部旧址的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招才炳摄

屹立在渡琼作战指挥部旧址的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招才炳摄

  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经开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邀请渡琼作战英雄方东林、聂显德、王江的儿女代方兵、聂润萍、王文等人,作为红色宣讲团成员,在教育基地和该区教育系统宣讲革命先烈英勇无畏、顽强斗争,解放海南岛的英雄事迹。

  在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硇洲红卫下岭村村民陈飞产指着一件缴获的敌军大衣介绍:“这件大衣是当初我父亲作为船工跟随渡海先锋营指战员渡琼作战时,英勇战斗,被敌方击伤后送回后方治疗,临行前,三八三团团长徐芳春将他在抗日战争时缴获的敌军大衣披在我父亲身上,并嘱咐我父亲回后方好好接受治疗。”

  陈飞产的父亲回到硇洲后不久,不幸因伤逝世,而这件敌军大衣一直被他珍藏着。陈列室建设时,陈飞产毫不犹豫地将这件敌军大衣捐赠给陈列室。他说:“这件敌军大衣蕴含着当时我父亲以及硇洲船工‘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应该在这座陈列室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硇洲镇持续在还原历史、挖掘历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发力。去年,在筹建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时,镇政府积极发动硇洲人民群众以及当时渡海先锋营指战员的家属,踊跃捐赠渡海先锋营作战时的纪念文物,短短三个月时间,就通过走访硇洲各村和海南、广西、贵州、黑龙江等地,接受捐赠纪念文物100余件,大大充实了硇洲渡海先锋营陈列室红色文化底蕴。

硇洲党员干部听老党员讲党史。招才炳 摄

硇洲党员干部听老党员讲党史。招才炳 摄

  硇洲岛创新“红色+廉政”模式,新建成的硇洲渡琼作战指挥部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总面积约9388平方米,融合党史教育、廉政教育、党性锤炼等功能于一体。据统计,教育基地自揭牌迎客至今,共接待75个党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逾5000人次,组织各类活动90多场次。

  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红色廉政教育基地俨然成为了党史教育、旅游观光的热门打卡地。

硇洲的“会客厅”——廉政+渔民文化广场。蔡启斌 摄

硇洲的“会客厅”——廉政+渔民文化广场。蔡启斌 摄

  此外,该镇融入廉政文化元素,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5180平方米的硇洲渔民文化广场,成为海岛党员干部群众休闲的“会客厅”与“净心园”。同时,陆秀夫调蒙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辟教育阵地。

  红色+文旅

  培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业态”

  “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1925年3月,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著名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第五章《广州湾》的“东海和硇州”就是东海岛和硇洲岛。

  海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吸引不少游客到岛上怀古探胜。“太火爆了!这是我们今天要入住的民宿。我们本来打算‘五一’假日期间过来的,可是根本订不到房间。”一名来自广西的游客用手机打开微信公众号。

  硇洲岛除了红色资源,还有世界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硇洲灯塔。比灯塔更传奇的是岛上留存的有关南宋的文物古迹,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宋皇碑、宋皇村、赤马村都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覆灭和华夏文化有过的悲怆。

  在硇洲岛宋皇村的西侧,静静地卧着一口由方石雕砌而成的八角古井——宋皇井,相传这口古井即使在大旱之年,井水非但没有半点干涸的迹象,还依旧清甜充盈,为一方百姓提供水源,有如七百年前它为饥渴难耐的宋军解决燃眉之急。

  硇洲镇以发展旅游经济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依托红色资源、火山地貌、南宋古迹、人文景观和特色农业等资源禀赋,创新“红色+文旅+农旅”模式,规划多元化旅游发展路线,营造“硇洲滨海旅游”品牌效应,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20年,成立的硇洲岛旅游发展协会,有效规范了海岛旅游市场管理秩序,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该镇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打造独具风格的网红精品民宿,实现了民宿从单一提供住宿服务功能到集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验乡村生活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转变。

傍晚,在港口停泊休整的渔船。源自网络

傍晚,在港口停泊休整的渔船。源自网络

  据统计,该镇现有特色民宿逾80家,相比2017年不足30家的数据,增长逾一倍,特别是部分民宿依靠特色风格、优美环境、优质服务成为湛江旅游热门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为海岛进一步集聚人气,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让更多硇洲人民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

  从渡琼作战指挥部旧址到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从香蕉种植基地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从火山岛自然景观到宋朝古迹文化大观园,硇洲岛闯出一条“红色引领”助推“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篇时代雄文正一笔一画改变着渔岛百姓的生活。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