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清远:发力“三块地”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时间:2021-06-22 11:59:1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清新区下迳村作为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试点,以不改变土地用途为前提,积极探索农村“三块地”管理新机制。曾亮超 摄

清新区下迳村作为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试点,以不改变土地用途为前提,积极探索农村“三块地”管理新机制。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个改革让我们更加有干劲。”6月19日,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拿到户内股权和成员证的村民邹东海欣喜地说,“现在村民不仅可以按照股份分红,对合作社的经营发展还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这是清远首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也是清远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迈出的又一步。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开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重点试验任务,积极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路径。

  “十四五”开局之年,清远乡村振兴步稳蹄疾。据清远农业农村部门透露,清远各地正通过聚焦一个方案、完善一个机制、创建一个片区、打造一批示范、突出一项提升等“五个一”的举措,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带动村民深度参与,敢啃改革“硬骨头”,不断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零散地有偿整合

  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沿着下迳村乡村振兴精品线路驱车前行,途中就能去到金龙洞地下河、下迳村小华山风景区、虎尾山水云天风景区等特色景点。山水旅游资源被盘活,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试点,统称为“三块地”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中的难点。

  在清新区,选取了下迳村作为探索推进“三块地”改革的试点,以不改变土地用途为前提,积极探索农村“三块地”管理新机制。

  下迳村相继完成了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折股量化等一系列工作。随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正式成立,将加快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其中,下迳村124.04亩农用耕地于6月18日通过竞标的方式,成功流转土地经营权。

  “下迳组的承包地、林地等,经户代表同意已全部交回集体统筹。”下迳组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邹水新介绍,“接下来,会将零散的宅基地经村民同意有偿整合到股份经济组织,争取创造条件进行入市。”

  清远不断发力啃下“硬骨头”。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的实施方案提出,依托镇级农村土地整备平台,建立碎片化土地置换、连片整治整合制度,以托管方式整合辖区内碎片化集体建设用地。将依法收回、整治连片的闲置宅基地、废弃或低效公益性建设用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清远将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建立入市全程监管体系,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还将创新金融产品,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开发“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项目未来收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出让”等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

  辖区内各地,让乡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探索正在落地。在清城区,源潭新马、石角石岐等村逐步推进农村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采取集体土地合作开发、激活农民闲置房屋、农民以土地折价入社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英德市,大力推进耕地整合整治和“三权分置”改革,鼓励采用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村民深度参与

  没有“旁观者” 不做“局外人”

  清城区源潭镇新马乡村振兴样板区内,首期启动区1200亩,规划有特色稻虾生产、现代智慧农业生产、乡村旅游考察和松石盆景产业4大主题板块,计划今年投入运营。村中,房屋、村道巷道也在修整提升,农村集市等项目也在推进建设中。

  日前,清远市委组成调研组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时就提及,要找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发展与村居村民的结合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广泛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共同推动民宿发展等方式,做到与乡村共生、村民参与、共同受益。

  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实践中,民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几乎成了“标配”。推动乡村振兴,如何让真正的“主角”不成为“看客”?

  村道巷道修成浅蓝色的路面,美食摊位、乡村民宿遍布村中,房屋外立面修整粉刷一新……在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委会大水坑村,村民被发动起来,将自家楼房创新改造为乡村民宿及农村特色饮食小店,接受周边黄腾峡、牛鱼嘴、金鸡岩等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资源外溢,形成多功能复合的文旅综合餐饮街区。

  新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灿开介绍,结合清远市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工作有关部署,新桥村大力实施“头雁领富”工程,以“党建+旅游+乡村振兴”的模式,党员干部牵头打造“清远美食村”项目,引导村民自主创业。

  “早年组织开展大水坑村原址拆旧建新,现在有25户村民搞民宿,每家平均有12.6个床位,去年全年营业额600万元。”吴灿开说,不同于很多地方将房屋出租给企业运营的模式,大水坑村的民宿项目都是由村民直接自主运营。

  “村民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在乡村振兴中不是‘看热闹’,而是深度参与。”他说。

  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农村强。在清远英德市,则通过深入实施“英州计划”“起航计划”等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发挥其在乡村发展致富中的助推作用,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增收。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英德市已建成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电商创投业孵化基地,已有在孵企业51家,累计培训550人,吸纳带动就业600多人。通过“英州计划”“起航计划”人才工程项目共引育农村实用人才1241人。

  ■看蓝图

  样板建设引领“五个一”加快乡村振兴

  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清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向“十四五”,清远谋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破除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记者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清远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深化“五个一”工作要求,即聚焦一个方案,统筹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完善一个机制,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创建一个片区,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示范,点面结合创建乡村振兴典型;突出一项提升,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其中,2020年12月30日公布的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就列入其中,确定36项任务清单,明晰“施工图”“项目表”“项目清单”,明确清远乡村振兴“路线图”。

  在机制方面,实行市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乡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季度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对各地各部门明察暗访和定期督查,压实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形成一月一调研一督查,一季一汇报,半年一通报等机制。

  同时,依托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清远形成“1221”工作思路,在人口迁徙便利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农村土地改革精准化等方面先行突破,坚持重点突破,打造“连樟标准”和“广清一体标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

  清远推进6个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示范引领,形成抓党建标杆创建引领乡村振兴、抓示范典型促进乡村建设行动、抓增收盘活资源推动乡村民宿发展生动局面。

  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清远在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加快构建“3+3+X”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五大一深化”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大而强的农业优势品牌。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