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办实事开新局

江门台山: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掉队”
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

时间:2021-08-31 13:14:3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4月底,渔民陆续回岸休渔,台山市广海镇渔民在休渔期聚在一起学习党史。广海镇党委供图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党员·亲子悦读”读书会在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举行,14对流动党员和子女在红色小故事中重温艰苦奋斗的岁月。“活动可以调动大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怀。”流动党员朱惠娜说。

  离乡不离党,学习不掉队。当前,台山各级党组织探索新机制、新方法,确保流动党员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集中难等特点,台山市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流动党员纳入整体部署安排,以“同管理、共学习、齐进步”,推动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掉队”。

  流而有家

  协同共管让“孤雁单飞”变“群雁高飞”

  2017年,党员林芳从广西老家来到台山工作。多年来,林芳在台山就近就地参加组织生活,对工作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浓。“我常常参加党支部的红色座谈会、观看红色电影、参加志愿服务等。”林芳说。

  流动党员不再成“孤雁”。在台山,像林芳这样找到“家”的流动党员并不少。针对流动党员群体大、分布广的特点,台山开展“深调研”,结合非公企业党建摸排与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在企业和村(社区)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通过一线查、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等方式进行拉网式排查。

  目前,台山已准确掌握外地流入台山市党员47名、流出市外务工生活党员1044名。据此,台山建立流入党员和流出党员基本信息“双台账”,做到流动党员家庭信息、工作信息、联系信息、学习信息“四个掌握”,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流动党员群体中走深走实打牢基础。

  台山313个村(社区)还建立“1对N”党员联系制度。每个村(社区)“两委”干部都结对联系3-5位外出流动党员,通过电话、微信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向他们发送学习资料。

  在斗山镇横江村,当地还将邻里乡情融入结对共建中。除了解流出党员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外,当地还向流出党员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和变化。结对联络员还会定期到外出党员家中看望留守老人和小孩,关心他们起居生活。

  此外,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两新组织中走深走实,台山70名两新党建指导员入企业指导两新组织深化“双同步”工作,积极开展党史宣讲,听取流动党员意见建议,协助企业开展流动党员同步管理,将流动党员纳入专题组织生活会范畴,实现流入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不遗漏。

  作为台城街道党工委党建指导员,黄锦溢平日里负责入企指导党建工作,开展流动党员摸排,并引导他们投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这样能让流动党员在外有‘家’的感觉,也能鼓励他们亮出党员身份、办好民生实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黄锦溢说。

  流而有学

  “线上+线下”推动“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赵燕婷是从川岛镇茫洲村来台城务工的流动党员,回村要搭车、搭两趟船,参加组织生活并不容易。8月12日,川岛镇茫洲村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在台山市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共享活动室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逾20名和赵燕婷一样生活在台城的党员参加会议。“现在在台城就可以参加学习培训,感觉方便多了,有了归属感。”赵燕婷说。

  与赵燕婷类似,如今台山不少乡镇党员迁居到市区工作生活,如何让他们更方便地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据了解,台城街道丰富台山市党群服务中心、台城街道“乐家园”、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以及西湖工业区职工服务站等阵地的服务内涵,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设置党员共享活动室,提供学习教育场地和活动服务支撑。

  台城街道还拓展“服务清单”,开展专题分享会,举办周末党史阅读课,提供党史图书免费借阅服务,展播红色电影和台山市党史故事知识,满足流动党员弹性学习需求。

  为流动党员提供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阵地”,输送“红色营养”,这样的暖心事不止发生在台城。当下,台山注重充分发挥好镇街党校、市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和两新组织党建阵地的作用,为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保障和学习服务保障,让流动党员更便捷、更深入地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线上线下”齐发力,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大、难以正常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等实际情况,台山村(社区)党组织转变学习思路、创新学习方式,开启“线下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共享”同步学习模式,同时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加强“指尖上的管理”。

  结合台山渔船、渔业从业人员众多的特点,针对渔民党员经常出海、航程不定的情况,川岛镇打造海上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及时向渔民党员推送学习资料,打造“海上流动课堂”;汶村镇开展“红色精神”进渔船系列活动,渔民代表齐聚横山渔港亲水平台,聆听“红色故事”;广海镇鲲鹏村党委充分利用休渔期“船在港,人在家”的契机,抓实外出党员的集中学习教育……多项举措促党史学习教育遍地开花。

  流而有为

  奔走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以来,北陡镇渔业养殖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朱志辉充分利用浙江籍和协会会长的“角色优势”,向老乡群体和协会会员打好“温情牌”,对镇内浙江籍渔业养殖户主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科普和动员。浙江籍的流入党员响应号召,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推动养殖户疫苗接种顺利开展。“北陡镇的浙江籍渔业养殖户共有69户、将近200人,目前已经100%接种新冠疫苗。”朱志辉说。

  沉下心来学党史,扑下身子办实事。朱志辉只是广大台山流动党员的一个缩影。当下,台山市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流动党员个人技能专长,大力推动流动党员深入基层治理,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在为民服务中赓续红色血脉。

  “请自觉排好队,保持一米的距离,戴好口罩。”在海宴镇,当地党委积极发动洞安村党支部6名返乡流动党员参与疫苗接种工作,与村(社区)“两委”干部一起走村入巷,仔细排查未接种人员,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都斛镇利用流出党员返乡契机,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亮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斛镇莘村村党员李伟强在台城务工,自2020年初开始就利用部分节假日时间返村参与疫情防控,他说:“作为党员,肯定要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在工业新城,台山市天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党支部流入党员郭汶立足工作岗位,响应组织号召下车间支援一线生产,并帮助新入职的职工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在端芬镇,台山市安信电器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流入党员到企业所在地村党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扫,通过志愿服务检验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办实事的热情同样高涨。

  流动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成为流入地、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红色力量”,这样的例子在台山不断涌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台山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引导流动党员在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中贡献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一众流动党员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用一项项务实有力的实事好事,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