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专题 >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专题 > 先锋模范报道

南海区疾控中心党总支部:利刃出鞘切断疫情传播链

时间:2020-03-06 21:13:11 来源:佛山日报
【字体:

       疾控中心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承担着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实验室核酸检测、疫点消毒等重任,堪称切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利刃。过去一个多月,在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部带领下,中心全体员工奋勇冲锋,为南海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南海整体疫情防控形势良好。


       统筹协调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月2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了南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南海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全体员工放弃休假返岗,快速铺开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虽然是首次接触这种病毒,挑战接二连三,但是大家工作有条不紊。”南海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钟曼华说,早在疫情扩散前,该疾控中心就在党总支部领导下开展风险评估,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组建流行病学调查组、密切接触者追踪组、检验检测组等职能小组,并密集组织培训演练。得益于这些未雨绸缪的举措,当真正的考验降临时,南海疾控人临危不惧。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抗疫堡垒。进入“战时状态”后,南海疾控中心党总支部抽调中心党员骨干力量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各项防疫工作均由党总支部委员亲自抓落实,5名党总支部委员分别负责一个具体方向。在党总支协调调度下,各职能小组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为市民群众筑牢生命安全的防火墙。


  截至2月26日,南海疾控中心累计派出超过700人次组织开展现场处置、采集样品和隔离消毒等工作,对2349份样品开展应急检测。自1月25日起,该中心开设24小时咨询电话,每天24小时接受市民咨询,日均接受群众电话咨询400人次,高峰期700人次,总接听量超过14000人次。


  疾控中心犹如一把利刃,有效切断了病毒二代传播的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尚未发生本地社区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南海确诊病例感染来源均为外地,非由南海被确诊患者传染致病。


       冲锋在前


  党员时刻准备上“战场”


       目前南海疾控中心共有在职员工100人,其中党员57人。


  自战“疫”打响后,该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均高度自觉投入到战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流行病学调查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只有尽快找出传染源和接触者,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增量”。为此,南海疾控中心抽调19名骨干成员组成5个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小组,24小时轮班开展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溯源和跟踪工作。


  苏文章是调查组一员,自首例病例出现后,他和同事就成了停不下来的陀螺。“高峰时期一天好几个,流调的压力非常大。”苏文章说,他们需掌握每个病例发病前14天甚至更早以前的活动轨迹,这对体力和脑力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流调员是与病例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其中潜藏的危险不言而喻。但苏文章从不因风险而停下脚步,有着11年党龄的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准备着冲锋在前。”


  相比经验丰富的前辈,90后郭铭达还是第一次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但他没有退缩,主动要求承担检验工作中最艰巨的部分。1月31日晚上11时,郭铭达首次接到核酸检测任务时,有种“终于轮到我上战场”的兴奋感。表面消毒、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上机检测……他和同事废寝忘食地推进相关工作,直到凌晨6时30分结果出炉。


  目前卫生检验中的日均任务量少则70多份,多则150多份,是平时工作量的好几倍。为了节约防护物资,郭铭达和同事常常忍着缺氧等生理反应,在实验室一呆就是6到8个小时。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他们个个汗流浃背,脸上也被勒出深深的印痕。


  工作忙碌加上工作性质特殊,郭铭达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这是党员应担的义务,检验工作刻不容缓,我必须时刻准备着。”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