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800名党员干部职工组建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 带动各方力量共4万多人支援抗疫
东莞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在一线工作。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还差1个月时间就要退休了,“爷爷警察”赖玉城、“奶奶护士”王芝桃却主动报名,前往防疫最前线。
2月17日,在东莞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第二批人员共1879人上岗。他们前往33个镇街、园区共592个村(社区)和69个交通卡点、高速路口等,支援基层一线开展防疫工作。
1月31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动员通知后,全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有不少单位全员报名,仅1天时间,东莞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就顺利组建完成,共有80个市直单位(系统)3800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
在党员的引领带动下,东莞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4万多人,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其中包括镇街(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2.48万人、群团社工组织人员1.03万人等,此外,还有4.5万名村(社区)党员“联企包户”、8726名“两新”党员冲锋在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一线等。东莞党员先锋队火速集结,筑起一线战斗堡垒。
不忘初心
“爷爷警察”“奶奶护士”坚守一线
在东莞樟木头公安分局,有着37年党龄的老民警赖玉城在组织挑选高速路口检查站专班时,主动报名,毅然走上抗疫最前线。
赖玉城19岁时参军入伍,一年后就上了前线,在战场上作为侦察兵出生入死。1983年,因表现出色,他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退伍回乡,从巡警队民警算起,他先后在派出所、治安大队的岗位上干过,这一晃就是27年。同事们都喜欢叫他“城哥”。
这几天,夜间的气温低,“城哥”和年轻民警一样,身着冬季执勤服,佩戴党徽,坚守在一线。随着返程的车流日益增多,每个执勤人员的工作压力都十分重,已近60岁的“城哥”严格执行“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要求,一辆辆车、一个个人检查。
4个小时下来,连年轻民警都腰酸腿疼,可“城哥”从没有说过什么。只是检查压力稍轻时,一个人走到一旁捶捶腰,喝口热水。作为一个已经做了爷爷的老民警,同事眼里的“城哥”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始终尽职尽责。
“城哥”说:“我是党员,马上就要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名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爷爷警察”,以实际行动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践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除了“爷爷警察”,东莞还有一个“奶奶护士”党员坚守防疫一线。
在东莞市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近退休的王芝桃没有退到二线,而是主动申请加入一线防疫工作。
“一线需要我,我就上。”王芝桃在1月29日写下志愿书,申请到一线进行抗疫工作。志愿书上,字字笔迹认真,句句铿锵有力,“我具有30余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在长安,我没有家庭负担”“参加过抗击‘非典’工作”“我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大年初五,一接到通知,王芝桃就赶到长安,回到工作岗位。电话排查、电话随访、入户随访……每一项抗疫工作,她都参与其中。经常一坐下来打电话就是好几个小时,水也没顾得上喝两口,一直打完两百多个电话,她才愿意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当天,王芝桃就迅速到一线抗疫参加工作,工作也变成了“白+黑”模式,常常凌晨一两点才有时间吃个泡面,填饱肚子后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2003年抗击“非典”时,王芝桃参加了基层抗疫工作,有一定防护工作经验,在面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她主动申请到一线参加防疫工作。“在哪里都是工作,我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王芝桃说,只想冲到一线为大家多做事。
“你都要退休了,还要去一线,世界又不是没了你就不会转。”面对朋友的不解,王芝桃平静地解释:“没了我世界照样会转。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认为,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就不会转了。”
担当有为
党员争先恐后上一线
“您公司的防护用品准备充足吗?”“有什么困难问题直接提出来,一定想办法全力支持你们。”
在东莞铭晋家具有限公司,东莞市委党校抗疫工作队详细了解该企业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就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要求企业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好员工体温检测、消毒通风、防疫宣传等工作。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东莞,还有很多党员像“爷爷警察”“奶奶护士”一样,争先恐后地驻守防疫一线。
2月17日,东莞市直机关第二批工作队全部上岗。自第一批工作队于2月3日正式上岗至今半个多月以来,市直机关工作队员融入卡点、检疫点、村(社区)一线防疫队伍中,全力做好防疫工作重点,包括采集人员信息、入户排查、服务隔离人群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既是排查员,也是宣传员、服务员、督导员、联络员。
截至2月19日,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和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在各路口、防控点、车站共检查车辆136.9万车次,检查人员307.3万人次,登记排查10.3万人次;走访家庭、出租屋、“三小”场所等12.5万户,登记排查人员28万人次;走访居家隔离4.6万户;走访企业5万家次,协助企业复工复产1.5万家,既极大地支援了疫情防控一线,又很好地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除了东莞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东莞各镇各单位党员干部争相奔赴防疫一线。
在各大医院,东莞已有2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有9名是党员。189名支援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当中,有91名共产党员。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合计派出2215人,其中党员249人。
群团社工组织也积极行动,全市组织参加抗疫一线的青年团员志愿者有1800多名,社工1700多人,以及巾帼志愿者6800多人。在各个村(社区),东莞发挥7000多个镇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7万多名基层党员,成立抗疫志愿队伍、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疫情防控党员应急机动队等。这些力量全部下沉到全市2800多个基础网格,在村(社区)一级,形成了一张全面覆盖、细致严密、组织有序的防控网。
政策引领
在抗疫一线考察激励干部
“能作为出气筒,让他消消气,也算是我们的一点贡献。”近日,东莞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队员、市网信办四级主任科员靳诗毅这样表达自己在防疫一线的工作心得。
靳诗毅说,在防疫一线遇到很多群众不理解工作的事情。例如,2月9日上午走访一小区某住户,一家四口,一开门态度就不太好。“这样搞法,要不在家憋死,要不出去也是死”“天天来,也不见你们干实事”……一边听着骂声,一边把宣传资料等发放给他们,登记完下了楼,几个工作人员互相看看就笑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能作为出气筒,让居民消消气,也算是一点儿贡献。
走访中,靳诗毅发现患难中的几个口罩,比长篇大论的宣传有效。他拿了6个自存口罩,拨通一户居民电话,送到他家,确保隔离期以后他们有条件出门购置物资。原来破口大骂的人突然变了声,连连道谢。
抗疫一线的繁重工作检验着每名党员的初心。如何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激励党员干部?连日来,东莞望牛墩、横沥、企石、虎门、高埗等镇亮出实招。
高埗镇派出一线工作组,开展“贴近式”考察。镇委组织办抽调精干力量16人,组成3个工作组,每天到梨川大桥、高埗大桥、广园快线交通卡口、镇集中隔离点以及各村(社区)等防控一线,开展全覆盖式检查指导。
目前,高埗镇已经有一些防疫工作中实绩突出的干部获得提拔重用或者嘉奖,比如高埗医院党支部书记熊建中被任命为镇卫健局副局长,26名党员干部因工作出色被通报表扬,一些落实工作不力的干部被问责,在全镇释放强烈的选人用人正面信号。
除了高埗镇,望牛墩镇征集防疫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4种情形的问题线索,对不担当不作为说“不”;横沥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建立抗疫“标兵库”;企石镇突出重点对象考察识别干部;虎门镇出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奖惩制度……这些激励措施,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成效明显。
东莞党员先锋队的辛勤付出,正转化为群众深深的获得感。
东莞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队员、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干部韦海良介绍,他们在桥头镇岗头村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来到其中一家陶瓷制品企业时,企业经理听到他们的党员身份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听到‘党员’这两个字,心里就踏实了。”韦海良感慨,“这是信赖、是依靠、是责任,也是最为深刻的鼓励。”
焦点行动
基层党员送上暖心服务
连日来,不少从疫区返莞的群众都自觉采取了居家隔离措施,全力配合东莞疫情防控工作。为做好这些群众的联系服务工作,东莞各单位各镇街的基层党员干部纷纷化身“服务员”“代办员”,上门测体温,代购生活用品,送医疗物资,并通过微信、电话等与他们保持联系、密切交流,在非常时期送上暖心服务,传递别样温情。
隔离不隔爱的生日蛋糕
“喂,您好!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请问可以给我们买个蛋糕吗?”厚街镇防控疫情后勤保障组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来电。原来,2月2日是7岁小女孩丽丽(化名)妈妈的生日,由于丽丽一家正处于医学观察期间,不方便外出,所以她希望工作人员能给她妈妈买蛋糕庆祝生日。
“小朋友,放心!我们一定会给你妈妈买蛋糕庆祝的。”工作人员卢志伟在电话里回复道。考虑到全镇蛋糕店基本处于未营业状态,卢志伟就想起了一家私人订制蛋糕店,希望找店主为丽丽订制一个蛋糕。电话里说明来意后,店主立即答应了这个请求,“这个小朋友那么孝顺,我一定给她做。”蛋糕店店主说。
当天下午,卢志伟还得知另外一位处于医学观察期间的王女士也过生日,卢志伟随即致电蛋糕店店主,请求她临时再加一个蛋糕。但由于材料有限,而且时间也来不及,最后店主做了一个小蛋糕卷送给王女士。收到这份特殊礼物,王女士十分开心,她表示,非常感谢后勤工作组和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让她过上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一年一次生日,蛋糕是生日的标配,无论怎样都要满足他们这个请求,尤其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一定要给到他们足够多的关怀。”卢志伟表示,作为后勤保障组的工作人员,对于重点观察人员的需求他们都会尽量满足,全力做好。
成立17支居家观察党群服务队
为做好全镇居家观察人员服务保障工作,谢岗镇组织成立17支居家观察党群服务队,由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安全员等6-8名党员组成,一对一为17个居家观察点的群众提供生活物资采买等服务,切实让留观人员感受到人文关怀,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日前,各居家观察党群服务队将精心准备的首批“湖北口味”大礼包,逐一派发到居家观察群众手中,让他们足不出户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谢岗镇党委书记胡毅峰在联系服务群众时说:“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话,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联系村委会工作人员,他们会及时帮你们购置然后送过来。现在正处于防疫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按照居家观察指引,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谢谢你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免费饭菜送上门
中堂江南社区位于东莞最北端,与广州接壤,与增城往来人员多,外来人口居住集中。为使居家观察人员更安心地居家,社区从1月31日开始,统一专项费用采购食材,派出16人分4组为居家观察人员配送物资、跟踪情况,每次配送3天的份量,保证他们每天的食品供应。周先生日前从四川途经湖北回到江南社区,得知疫情后,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居家观察14天。对于江南社区的这个暖心举动,他非常感谢,并笑着说,社区这段时间成了他的“衣食父母”。
中堂中心社区管辖凯景中央、东港城等几大小区,辖区内人口密集,主动参加居家观察的人员也比较多。为了满足他们的饮食和生活起居要求,中心社区特意聘请两家本地快餐店为他们做饭,要求食材留样,保证新鲜,清洗干净,做好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一起,送到各小区居家户。1月29日开始,每日三餐送两次(晚餐加早餐一起),每次送餐80多个,送菜上门20多户。另外建立监护群,以1:10的比例,微信收集居家需求,代购生活用品、药品等所需品。
在凤岗凤德岭村,党员干部身着党员志愿者红马甲,手提大米、油、鸡蛋、肉蔬以及消毒用品等,送到了辖区内三户湖北返回凤岗人员家门口,由于居家隔离人员暂不能随意外出,也不能与他人随意接触,凤德岭村党员干部就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谈心。
2月2日,凤岗雁田村党工委书记邓泽荣也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分成35个小组看望慰问辖区居家隔离留观人员,为他们送去食用油、蔬菜等生活物资,嘱咐他们要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自我隔离监测。
亲历者说
东莞组工干部、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队员:用脚走访写下“战地日记”
1月31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仅一天时间,80个单位40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报名。2月2日第一批1956人火速奔赴一线。短短十几天,这里,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艰辛、有太多的感动。
市第一法院的党员法官们,有多位的爱人是公安干警,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都没法照顾孩子,但在报名征询时都得到对方的理解支持。
一名法官给丈夫发微信:“我报名去支援抗疫了,咱父母赶不及过来,儿子一个人在家可以吗?”丈夫欣然同意:“我们公安连续24小时工作已经很多天,很需要支援,儿子已经10岁,就让他学着独立。”
一名法警的妻子也在公安战线,他说:“要想更多的家庭平安团圆,就必须有人选择坚守,一线岗和后勤岗我都要站好。”
在这次抗疫中,市第一法院的三名警官受党员不畏艰险的精神感染,在抗疫前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说:“疫情当前,党员冲锋在前,我要向他们看齐,向党组织靠拢。”
在这里,“我是党员我先上”已不仅仅是句口号,它已经成为党员的一种集体人格和庄严承诺。
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不时给站岗的同志送来了煮热的鸡蛋、玉米、鲜奶,村里的大嫂们自发地亲手烹煮了当地糕点糖水送给值班的民警和医护人员,本地多家企业也纷纷捐赠食品、医护用品。多好的老百姓啊,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想起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给解放军送鸡蛋、馒头、布鞋的情景,心里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股暖流。
无论以前在机关是局长处长还是科长科员,穿上红马甲,就只有一种身份—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志愿者。
第一天报到与镇里领导见面时我们就明确表态,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添麻烦的。“哪里有困难,哪里最需要我们,我们就到那里去”。
当我们看到镇村在网上抢购、甚至高价都买不到口罩等防护用品时,心急如焚,立即在群里发动队员利用自己关系渠道帮助基层购买口罩等防护物品,同时提醒队员口罩都要自己自备,不能从镇里领取。我们有位队员为镇里提供了多条购买渠道及联系方式,还通过台湾朋友关系为镇里购买了50套医用防护服。当我们了解到村委会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的申请款审批程序有诸多难题后,当晚立即召集队员中农业农村局农资办的人员,研究出台方案,提出了三条措施报市指挥部,3天内便印发了文件,解决了基层后顾之忧,深得基层干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