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生为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耐心,柔和
建议让病患与家属视频——避免劝说,做好陪伴,让患者看到家人
“这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直接联系不行,看能不能用iPad来帮老人和家属视频通话。”3月4日,广东心理医疗队成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生尹平来到驻点的武汉亚心总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这天他会诊的是5号床、74岁的张婆婆。由于病情加重,她4天前从普通病房转入重症病房。张婆婆情绪非常低落,不愿意回答医护人员的任何询问,只是在被问及是否想家时会点点头。
想办法让患者和家人视频对话
上午11时,尹平穿戴好三级防护装备,走入武汉亚心总医院改造而成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该院吕护长已经在病房内通道等候,把尹医生引导到张婆婆的床边。
来到病床旁,尹平一边观察病人情况,一边向医护人员询问病情。“她在这边住了多久?知道转房原因吗?”
“张婆婆在这住了4天,转入时我们有告知原因的。老人刚下来第一天的时候还好,后面就不讲话了。”吕护士长回答。
主管医生刘波也在一旁补充:“患者是重症肺炎,已经在普通病房治疗了十几天了。现在合并有轻度胰腺炎,情绪上非常低落。”
“睡眠怎么样?有没有情绪躁动的表现?她住院期间有和家人交流沟通吗?”尹医生一一与刘波及吕护长沟通询问。当得知患者因为自己没有携带手机、入院后和家属一直没有接触联系后,尹平停下了对话。
“老人和家人长时间没有沟通这样不行,要沟通、进行心理的抚慰。”尹平认为,根据现场观察和会诊,张婆婆没有谵妄、昏迷、嗜睡等症状,老人意识是清醒的,主要是心理情绪上消极抑郁。
“我建议可以用病区里的iPad和家属进行视频。”尹平说。
“特殊时期家属不能来探视,医生和家属的交流也只是通过电话。如果您觉得有需要进行视频对话,我们想想办法。”刘波回应。
“我非常建议。”尹平马上回答,“我们已经看过好几个病人,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恐惧焦虑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给她心理支持,病人的信念很多时候来自于家庭。”
“好!我们下来马上办。一会出病区后就把家属拉到微信群里,然后进行视频。”刘波答道。
心理干预不能硬邦邦的
“阿婆好,我是广东来的医生。”尹平走近张婆婆身边,俯下身子,在她耳旁说。
阿婆听到声音后,点了点头。
看到张婆婆有反应,尹平接着说:“我们刚和医生、护士做了一个诊断,在我们看来你是完全有希望治愈的。另外,我们也想帮你和家人联系下,好不好?”
听到“家人”两个字后,阿婆点头的幅度和力度更大了些。
尹平转过身来,向床边的刘波进一步嘱咐。他说,一是尽可能把病情控制住、缓解症状,这是最根本的。二是医护人员避免劝说,做好替代陪伴,哪怕只是在她身边坐坐或者摸着手。三是要帮张婆婆和亲人建立联系,通过视频连线看到家人的具体画面。
在他看来,老人的症状可能是遭遇ICU综合症。由于ICU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加上仪器设备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患者处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会产生不安、抑郁、孤独感。
尹平同时交代,在不影响心脏和呼吸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开出抗忧郁药物。他说,新冠肺炎的恢复和免疫力有关。如果心情低落、精神紧张、吃饭睡觉都无法完成,势必会影响免疫力。
这是尹平抵达武汉开展工作后,进行心理治疗的第十例患者。尹平说,进入病房会诊病人后可以心中有数,接下来根据主管医护的情况反馈随时调整方案,必要时再来看病人。
“心理干预不是一次就解决问题,而是系统性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希望这种治疗不是硬邦邦的,而是有针对性且能切实帮助到患者。”尹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