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把党课课堂搬到了榕树下
茂盛的大榕树下,一套桌椅、一支话筒,大家围坐在榕树下,听“名嘴”和“身边人”娓娓道来,时不时响起欢声笑语……这是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坚持了近三年的特色党建品牌——“榕树下的讲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如何结合基层实际,建立一个接地气的思想教育载体,是当前面临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课题。依托“榕树下的讲堂”和镇街党校,江门新会搭建起了党课新载体,也让镇街党校成为农村党员的“加油站”。
依托“榕树下的讲堂”和镇街党校,江门新会搭建起了党课新载体。
有榕树的地方就有党课
江门新会是著名景观“小鸟天堂”所在地,榕树在这里随处可见。在这里,榕树下、广场、田间地头,都是乡村群众日常聚会、闲谈交流的场所。
有榕树的地方,就有党课。2018年,广东加强了镇街党校建设,要求各地充分发挥镇街党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8年初,司前镇按照“镇建党校、村建分校点、有条件村小组建教学点”的乡镇党校建设思路,在“党建特色文化示范点”新建村的古榕树下,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惠民政策。
“当时我们重点围绕‘四堂课’,即政治理论、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和组织建设,希望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把党的好声音传播到‘最后一公里’。” 司前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切实提升党员培训的教学效果,司前镇邀请市、区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上级业务部门领导、镇党政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以及镇内优秀老党员、道德先锋模范、义工志愿者和企业、学校、村(社区)的优秀党员代表等组成“司前镇讲堂师资库”,并对师资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对师资结构和人员作出适当调整,不断充沛师资库。
2018年1月,司前镇“榕树下的讲堂”正式开讲。
司前镇新建村总支委员会与江门市委党校第二支部在榕树下结对共建。
2018年1月12日,第一期“榕树下的讲堂”开讲。随后,更加丰富多彩的党课形式,让榕树下成为司前镇党员们“充电加油”的好去处。
扫黑除恶专题小品、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一堂堂生动活泼的党课,在司前镇热烈开展。
30岁的李朝芳周末从城里回乡,闻讯带着5岁的女儿到现场观看。母女二人看得津津有味,李朝芳还给予相当高的评价:“这种宣传方式新颖有趣,主题和内容贴近生活,有观赏性,也有娱乐性,非常赞。”
2019年,司前镇党委决定对“榕树下的讲堂”进行“提档升级”,并在镇内全面铺开。硬件上,在“榕树下的讲堂”发源地增加更多的党建元素,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同时增设党建文化长廊,把往期的活动内容安装上墙,让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党员和群众能够更加直接明了地了解“榕树下讲堂”。
历经近三年的探索,司前镇形式灵活、生动的“榕树下的讲堂”,已俨然成了一个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流动党校”,随时随地开讲,无形式之拘束,无缛节之劳形,真正实现“哪里有党员就把党课送到哪里,哪里有群众就把政策宣传送到哪里”。
邀请江门市委党校教授作专题授课。
不少党员干部都表示,通过“榕树下的讲堂”与其他干部的经验交流,收获了不少关于开展基层工作的经验。
在榕树下重温入党誓词。
司前镇是新会区探索建立“镇村党校”创新办学模式的一个先行先试点。
“很多时候,上党课,常是台上讲台下听,学员被动接受,以致课上听课下忘,无法及时消化接收党课内容。”新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会区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联系自身实际,走上讲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变“一人讲”为“大家讲”,以喜闻乐见的灵活形式让党员和群众接受党的教育,把“镇村党校”打造成农村党员“加油站”。
新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司前镇创新思维,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将过去习以为常的室内座谈学习搬到户外,并注入鲜活生动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形式,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创新意义,很好地传播了党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