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典型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

董淑猛(2021年)

时间:2021-07-03 12:18:13 来源:广东组织工作网 南方日报
【字体:

7.jpg

  话初心

  “条件越苦,说明这里越需要我。他们圆梦了,我的梦也圆了。”

  麻风病人成群、医疗条件差、治愈难,这是17年前董淑猛见到的江门开平蚬冈镇玲珑村。本是偏远小山村,却因这顽疾而以“麻风村”之名被外界熟知。

  上大学时,董淑猛曾在一线实习,看到麻风病人戴着假肢在辛苦劳作,也不愿跟人交流,深受触动的他决定与这病魔打交道,“今后必定投身麻风防治事业”。

  董淑猛从毕业便付诸行动,一干就是17年。如今,身为开平市玲珑医院院长的他依然守着“麻风村”,把青春献给麻风病防治事业,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日前,董淑猛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选择留下,迎难而上

  2004年7月,刚毕业的董淑猛到开平市玲珑医院报到。

  没有楼房,供水供电不稳定;没有网络,基本与外头隔绝;沙路土路,下雨就走不了;没有车,买菜需要步行1小时到镇上……当时的玲珑村比想象中还要艰苦,董淑猛仍毅然放弃了几家城市医院抛出的“绣球”,选择留下,迎难而上。

  “条件越苦,说明这里越需要我。”董淑猛下定决定,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好生活。

  医疗设备简陋,他就人工反复地检查,用细心耐心迈出每一步胜利;资源匮乏,他便主动与综合医院沟通,疏通病患对接渠道;国家普及了医保和医疗救助,他积极为病人解释和指导;出生江苏的他与病人之间语言不通,便苦学粤语……重重困难,从未退却,这是董淑猛的选择。

  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伤口不仅散发难闻气味,还有传染风险,不害怕吗?“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能。”董淑猛说。

  头几年,玲珑村连冰箱也没有,大老远到镇上买来的菜只能当天食用。于是,易于存放的土豆、洋葱成了他们的日常菜式。“天天吃,现在—见着土豆、洋葱就怕。”董淑猛笑着说。

  他开始学习种菜,解决生活所需,“省下买菜来回两小时,能多看几个病人。”董淑猛让自己多做点,留给病人的时间就更足点。

  2019年,董淑猛被确诊为急性腹膜炎、胆囊炎和肝硬化,却仍奋战在工作一线。“这里的老人很关心我,总嘱咐我别操劳、多休息,我特别感动。”生病期间,董淑猛的心里依然装着病人。

  要“医身”,更要“医心”

  曾经,不少人谈“麻”色变。多数麻风病人在十几岁时确诊,被病痛折磨得肢体残缺,或不被家人接受,或不被社会理解。肉体疼痛、精神折磨,如今年老的他们更加郁郁寡欢,甚至有康复者轻生。

  为帮助老人们重拾生活信心,董淑猛想了很多办法。

  在他广泛宣传和积极争取下,玲珑医院得到各级部门、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麻风病人的医疗和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要让社会听到麻风病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董淑猛说。

  陪伴是打开内心的“良药”。董淑猛定期为老人放电影、开联欢会,陪他们下棋、包饺子等,还带着家人在医院里和老人一起过春节,17年如一日。

  有一次,董淑猛在聊天中发现,许多老人因年轻时患病隔离、现在又腿脚不便,从未出过远门,“许多人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

  看看外面的世界,对这里的老人来说遥不可及。于是,董淑猛努力筹划,带着康复的老人到中山、广州、香港、澳门等地,让他们实现了坐飞机、看大海等无数个“第一次”。

  山村之外的见闻,也成了老人们茶余饭后畅聊的新话题。大部分人的自卑感减轻了,能大方与他人相处。“他们圆梦了,我的梦也圆了。”病人是董淑猛心头的牵挂。

  玲珑村逐渐恢复生机,但董淑猛仍未停下脚步。建设玲珑麻风博物馆,进行科普、呼吁关爱,是他迈出的又一步。“让更多人了解麻风病、理解麻风病人,防治事业才算真正成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