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阳江阳东:做好“引育留用” 激活“人才引擎”

时间:2025-09-18 14:15:1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今年以来,广东吹响“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号角,释放出广纳英才的强信号,兴起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事实上,视人才为珍宝,为人才打造更优创新创业沃土,是阳东一贯的追求。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阳东坚持以“第一精力”抓“第一资源”,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才求才,在事业平台、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上努力向省内一流标准看齐,致力打造“全链条”“全流程”的人才培养跟踪机制,助力每一位追梦人在阳东扎根成长、实现价值。

1.jpg

2025年阳东区“百万英才汇南粤”暨金属制品产业人才专场活动现场。东融供图

  据悉,目前阳东区各类人才储备总量超4.7万人,连续7年实现正增长,产业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质量不断提升。

  政策支持+精准引才

  打造开放包容“强磁场”

  在9月15日召开的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上,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高素质人才引育专题调研的相关情况。调研报告显示,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截至7月底,广东共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作为粤西地区融湾“桥头堡”,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阳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绿能优势产业集聚壮大,五金刀剪等传统工业加速转型升级,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未来产业齐头并进……近年来,阳东积极构建“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发展动能越足,对人才的渴求就越迫切。”阳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友娣表示,阳东诚意十足,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贤才。

  诚意体现在坚实的政策支持上。2023年4月,阳东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阳东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6大方面20条举措,新建《阳江市阳东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建成人才新政“二十条”。根据人才新政“二十条”,阳东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机制,将人才分为八类,最高一类人才可享受50万元安家费和每月6000元优才补贴。同时,阳东支持企事业单位以项目合作、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指导等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按其年度在阳东工作天数领取优才津贴。按照这一模式,阳东已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60名,其中博士学历以上38人。

2.jpg

阳东支持企事业单位以项目合作、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指导等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资料图片

  诚意体现在主动出击的招贤行动里。从2024年3月首次自主赴哈尔滨、广西、广州进行招才引智,到2025年5月组织20家五金刀剪企业赴柳州、贺州、广州招聘,近年来,阳东区积极构建政企协同引才机制,以“企业吹哨、政府服务”为抓手,持续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多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截至目前,共引进高层次人才超140人。

  为服务好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阳东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成功吸引希倍优、夏单科技、空天智能等13家新能源企业落户,同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41人。此外,创新实施引才挂职机制,围绕重大发展需求引进13名懂经济、善管理、通市场的优秀干部人才,到区重要行政单位及国企挂任领导职务,并通过精细化服务推动其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为区域发展注入动力。

3.jpg

为服务好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阳东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成功吸引希倍优等13家新能源企业落户,同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41人。东融供图

  ‌平台赋能+服务升级

  构建近悦远来“生态圈”

  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一直以来,阳东注重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平台等创新载体。对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分别资助5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建设经费,2024年向新设博士工作站发放建站资助10万元。目前全区已建成11个博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科技小院,以及91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这些科研平台在鱼苗养殖、激光焊接、材料热处理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聚焦“产业所需、人才所盼”,阳东充分发挥区内阳东第一职业技术学院、粤德合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积极构建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等多元化育人机制,已累计为金属制品产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500余名。同时,创新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培训模式,通过选拔区管拔尖人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挖掘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阳东始终以最高礼遇用心用情留住人才,全力提供涵盖医疗、教育、落户等“一站式”专属服务。精准高效兑现人才政策,及时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费、优才补贴、创新创业资助和博士工作站建站奖励等,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事宜,以实实在在的保障,激励人才安心工作、专注科研。

  为增强人才情感纽带,阳东建立健全区领导挂点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主动帮助其解决医疗、安居等实际困难,让人才真正实现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依托区镇村三级人才驿站,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讲坛”“区管拔尖人才乡村行”“阳东青年说”等品牌活动,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交流座谈,广泛倾听人才心声,持续提升归属感和凝聚力。

  此外,阳东正加快建设阳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企业绿色审批中心、人才培训教室等设施,着力打造集人才培养、项目孵化、技术交易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吸引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推动形成“人才+项目+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一线实践

  上线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为提升全区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效率,营造良好的人才就业创业氛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由阳东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发的阳东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已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线。

  该平台可满足不同人士使用需求,具有人才服务、求职招聘、新闻动态、人才展示等功能。涵盖人才认定、人才补贴、人才求职招聘、人才成果展示、人才政策等内容,实现一站式人才服务。

  阳东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整合人才认定、补贴申领、政策咨询、就业招聘等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有利于让各类人才在阳东办事更便捷、更顺畅。另一方面该平台还是阳东营造爱才敬才氛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通过集中展示人才政策、优秀人才风采和创新成果,向社会传递了阳东尊重人才、渴望人才、成就人才的强烈信号,有助于让更多人才了解阳东、走进阳东、扎根阳东。

  启动金属制品产业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

  五金产业是阳东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显著的区域特色。但相较珠三角地区,不少本土企业反馈,直接从外部招聘合适的人才颇具挑战,往往依赖于本地人才或通过员工及同行引荐。

  为系统破解人才难题,2024年,阳东区申报的金属制品产业人才集聚项目成功入选省2024-2026年“扬帆计划”,获得省市专项资金支持。

  在此背景下,去年阳东启动了金属制品产业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为全区金属制品产业引进一批创业和管理人才,培育一批优秀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建设一批大师工作室,为推动全区乃至全市五金刀剪和金属制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具体来看,在推动人才与创新协同方面,阳东以赛促创、以评促育,成效初显。在2024年阳江市金属制品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评选出14个获奖项目,其中阳东区6家企业获奖。据悉,近期阳东将举办区级金属制品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持续为企业搭建高水平展示与交流平台。

  除了赛事激励,阳东还着力构建科学化、制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联合相关高校开展产业人才评价体系专题研究,积极探索符合五金产业特点的多维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支撑。

  目前,酝酿已久的《阳江市阳东区五金产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试点方案)》也已出炉。阳东区委组织部正联合十八子、星道工贸、锐意国际贸易等辖区企业进行评价体系测试与指标优化,推动人才评价真正贴合企业实际、服务产业需求。

  此外,阳东区委组织部在去年联合阳东一职开展金属制品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结对帮扶资源,根据阳东产业需求,与阳江一职、阳东一职等本地职校,打造本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致力于培育一批传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所需技能人才。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