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传统老产业装上数字“新大脑”
广东海威农业集团为深海养殖平台装上数字“新大脑”,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让饲料精准投喂、鱼群实时监测、水质AI预警实现一键控制;吴川羽绒产业深耕粉尘测试仪研发,以技术创新让劣质羽绒无所遁形,推动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12%,成功打响“吴川产”高品质品牌……近年来,湛江市锚定传统产业升级需求,以人才为抓手破解发展瓶颈,通过人才引育、数智赋能、校地联动等措施,精准发力推动水产、农业、家电、羽绒等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持续释放产业新活力。
精准引育,为传统老产业注入人才新动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在于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动力不足,制定出台《传统产业人才赋能行动计划》《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通过破除地域、身份藩篱,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吸引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传统产业持续注入创新活力与发展新动能。2024年以来,湛江市新引育1.1万名高技能人才,其中85%流向传统产业。为助力广东海威农业集团转型升级,柔性引进林浩然院士团队及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搭建“院士工作站+企业实验室”双平台协作机制,成功突破石斑鱼、硇洲族大黄鱼等高附加值海水鱼种的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并携手国际专家团队培育出抗病率显著提升45%的“海威1号”对虾种苗,极大增强了国产种苗的国际竞争力。徐闻县积极打造对虾科技小院,吸引7名教授和17名硕士、博士生长期驻点开展科研与应用转化工作,成功提高“兴海1号”对虾种苗抗病能力,让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助力养殖产业成功转型。
科技赋能,为传统老产业装上数字“新大脑”。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紧跟数字经济时代浪潮,通过“揭榜挂帅”引进一批数字紧缺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产业发展,实现效率与价值双提升。全面开展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选派254名科技特派员组成84个团队下沉基层企业,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累计指导解决2116个技术升级难题,推动22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廉江市加强与华为合作,依托华为云研发团队共建家电产业赋能中心,从技术支持、数字营销、品牌建设及人才培育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助力4家企业完成7款产品的鸿蒙适配改造,并对36家企业的54个智能化项目给予奖补与融资支持,有效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制造水平与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增强,传统家电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校地协同,为传统老产业营造创新新生态。积极构建“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产业升级”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促进高校创新资源直达产业一线。针对传统企业转型中的技术难题,推出“教授驻厂”机制,通过课题共研、数据共享和产品试制等方式,推动专家从“挂名”转向“实干”,实现科研进车间、成果落产线。湛江粤华水产饲料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开展“肠膜蛋白对改善南美白对虾肠道健康的应用研究”等4项课题,专家驻厂研发出以脂代蛋、高能密比新配方,应对蛋白原料涨价压力,成功将饲料蛋白含量降低2%,每吨成本减少约230元。雷州市与高校共建“智库+项目+人才”联动体系,合办冷链人才订单班为英利冷链物流园培养56名专业人才,推动粤西农产品冷链损耗率从25%降至18%,年减损860万元,物流时效从48小时压缩至2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