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江:实施“启航计划”助力高质量发展
2月14日,梅江区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梅江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宝贵机遇,紧扣全区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谋划部署人才工作,全力推动“启航计划”四大行动落地见效。
按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主线思路,梅江区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民生、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领域,着力开展人才工作。
如今,人才在梅江区的各个领域各展所长,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在梅江区BPO产业园内,新员工们培训后集体上岗,为梅江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支撑;在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聚焦产品提升,对“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坚;在聚园悦宴,厨师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既精湛了厨艺,又为自己的事业拓展了上升空间。
接下来,梅江区将按照梅州市委人才办工作部署,结合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和重点任务,主动靠前、认真谋划,围绕四个“精准发力”,全面响应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人才工作先行一步,全力支撑梅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聚焦实体经济 引育人才为产业添智
在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现场,奋斗的场景随处可见。
2021年,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正式开启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总面积达282.7亩,设计年产360万平方米HDI、高多层、软硬结合和特种印制电路板。
新项目建成并满产运营后,预计可年产360万平方米高多层和高阶数HDI类印制电路板,应用于5G通讯、服务器、工控、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完工达产预计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约4500人。
新项目的诞生,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对公司的认可。
近年来,为了加快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博敏电子不断加快对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以及对研发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博敏电子技术管理部总监陈世金,湖北孝昌人。大学毕业后,他通过梅州人才计划入职博敏电子,是梅州市高层次B类人才。
作为博敏电子科研团队负责人,他在博敏电子曾先后主导了21项新技术的研发,主导开发了5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主导或参与承担了12项省级项目。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梅州的人才环境在持续优化,近几年,市、区都出台了很多人才政策,不仅让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到公司内,也让我们这些老员工更有动力做好研发工作。”
据了解,博敏电子用好各级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满足人才需求,发挥人才潜能,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为项目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如今,在博敏电子的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
研发平台建设不遗余力。日前,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省市共建高密度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省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成为梅州在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建设的首个省重点实验室。
“我们每年投入到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的研发资金达6000万元以上,占销售收入比重长期保持在3%以上,对高精尖人才求贤若渴。”陈世金表示,目前博敏电子已和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近期还利用梅州“鸿雁计划”政策引进了以电子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核心的创新团队。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梅江特色产业及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梅江区用足用活《梅州方案》、市“1+N”人才政策,帮助鼓励各领域用好政策引进发展所需人才。
“有自主引才能力的骨干企业,我们协助他们用好政策,引进更多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梅江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梅江区支持重点骨干企业成功申建省级博士工作站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家,市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协助博敏电子成功引进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团队,鼎泰电子成功引进紧缺领军人才,提高高端产业人才集聚能力。
“仍在成长中的企业,我们推行产教融合、校企校地校会合作模式,为企业输送人才。”上述负责人说,梅江区依托梅州城西职校与10家企业建立“工读式”定向育才模式,与3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联合创办梅江学院,两期招生188人。
聚焦民生领域 优化师资提升教育质量
为什么留在梅江区?麦碧云的答案是:感受到了梅江区对人才的渴望和关爱。
来自江门的麦碧云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山大学,研究化学相关领域,是梅江区于2021年底引进的教师人才,目前在梅州中学教化学。
工作了几年,她充分感受到梅江区在“引育留用”人才上的诚意,也坚定了在梅州安家落户的决心。
“梅江区给予我们充足保障和优惠政策,在梅州工作非常安心和舒心,同时希望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将科研与教育相结合,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麦碧云表示,她将发挥“以才引才”作用,主动宣传推介梅州人才政策,推荐身边想求职的朋友来梅就业。
“梅江区在收入、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我们充分保障,让外来的各类人才获得满满的归属感。”嘉应中学急需紧缺人才陈淇雅对地方党委、政府关心关爱人才的服务举措表示赞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市发展,教育先行。近年来,聚焦教育领域,梅江区通过参加省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共办理聘用公办教师115名,为全区基础教育打下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梅江区实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充分盘活教师资源,促进学校优质管理。
“区管校聘”通俗来说,即将教师的编制、岗位等资源由区级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学校聘任教师,从而使教师从过去的“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不仅打破了教师交流轮岗中因条块分割而产生的障碍,也有利于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365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
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领域,提升了学科建设就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梅江区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编制“周转池”,两年来为全区重点企事业单位成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7人,涵盖工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纵观近些年,梅江区为了留住人才,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无论是人才补贴、子女入学等软件,还是住房、交通出行等硬件,梅江区尽可能地向人才倾斜,让人才留得安心、留得舒心、留得放心。
去年以来,梅江区实施“免费梅江”系列活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提供免租工作场所、免费平台和2—7天不等的免费住宿等,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在梅就业创业。
“我们选取万象国际公寓、客天下康祺酒店、百岁山人才公寓等作为免费入住服务点,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求职者提供至少三天两晚的住宿服务。”梅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宋鹏鸿介绍,求职者可以在“梅江人才”APP申请住宿,并了解人才政策、创业就业环境以及咨询相关业务。
据统计,实施“免费梅江”系列活动以来,梅江区已盘活芹洋花园、瑞景花园闲置房屋共330套房、33间店铺、989个车位,用于引进中小企业入驻和高端人才入住;挑选酒店公寓式住房380间,提供给外来求职、创业人才免费住宿。
聚焦专业领域 搭平台强服务促涨技能
每逢周末晚上,位于芹洋半岛的聚园悦宴饭店就会迎来客流高峰。抛锅、旋锅、抡勺、挥铲,在聚园悦宴后厨,厨师们正忙碌着,行政总厨周志坚在一旁时不时提供一些指导。
周志坚从事厨师行业20多年,一开始,他到西安等地做粤菜、客家菜,2020年回到家乡梅州发展,致力于客家菜的传承与创新。
近几年,他参加了“粤菜师傅”培训以及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等赛事,通过“以赛代考”的形式,获取了“粤菜二级技师”证书。“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证不仅是求职的敲门砖,也是升职的踏脚石,含金量越来越高。”周志坚介绍,随着近年来酒店、餐馆等对“粤菜师傅”技师证的认可度日渐提高,他也鼓励员工积极报名。“考到后报名费有补贴,上升空间也大,有证的会优先提拔。”
近年来,梅江区聚焦人才反映强烈的技能提升需求,相继成立梅江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梅江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等,为人才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平台。
家政师罗芬,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已有8年,凭借精湛的技能和细心周到的服务获得消费者认可。如今她创业成立了专业家政服务公司,带动60多人加入家政行业。
梅江区结合“南粤家政”工程技能培训优势,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项目,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同时设立“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推广“社区+家政”运营模式,与有资质有经验的培训机构联动,多形式开展公益技能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如整理收纳、居家清洁、家电维修、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聚焦家庭需求,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
“过去,传统家政存在着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今有了系统的培训,给我们企业创造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家政行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进而能为市民提供放心、贴心、舒心的服务。”罗芬表示,随着“南粤家政”工程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型家政服务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还拓宽了就业渠道,丰富了服务场景。
梅江区全面响应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优化服务水平 人才精准匹配
在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按照梅州市委人才办工作部署,结合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和重点任务,梅江区委人才办主动靠前、认真谋划,围绕四个“精准发力”,全面响应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人才工作先行一步,全力支撑梅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孕育新质生产力,是今年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要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既定经济增长目标任务,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图强”,人才是关键。区委人才办深入领会把握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主线,聚焦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关键,以全面响应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坚持面向实体经济主战场谋划部署人才工作,强化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中心城区资源优势,优化服务人才水平,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精准匹配,互促双强。
一是在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精准发力。围绕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特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延链强链核心目标,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结合实施省“启航计划”产业人才强县、紧缺人才聚县等四大行动,认真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要点,突出赋能产业发展重点,“绘好”作战图、列出清单表,推动人才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互促互进。
二是在聚焦产才联动提升引才实效上精准发力。区委人才办将联合区直有关单位,实地走访调研一批企业、精准梳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统筹一批优质岗位资源,围绕“企业所需、人才所求、政府所能”,深入开展政策“八进”行动,用好用活市“1+N”人才政策,通过策划组织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的各类型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政策宣传等活动,和鼓励企业自主引才相结合方式,帮助全社会各领域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引进发展所需人才。
三是在聚焦发挥平台支撑作用赋能人才发展上精准发力。充分依托梅州经开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梅江BPO数字经济产业园、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康养基地,以及即将挂牌成立的青创人才社区六大平台载体,用好《梅州方案》融湾机制,强化阵地联动保障,推动各领域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地区院士专家团队、广大青年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等,为院士专家团队、广大青年人才来梅考察交流、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平台保障;鼓励协助重点骨干企业申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等平台,提升人才承接能力。
四是在聚焦品牌活动牵引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上精准发力。持续丰富提升“青年在梅江”“免费梅江”两大品牌活动效能,发挥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协会智力荟萃优势,依托区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区级创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等载体,通过举办一系列产业发展论坛、人才高峰论坛、高层次人才基层行等活动,持续活跃辖区人才氛围,密切与各领域人才沟通联系;依托客天下康祺酒店、栖雅民宿、全季酒店(PCI·未来社区店)等城区优质服务业资源,以及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宿舍,为符合条件外来求职人才提供一定期限免费住宿服务,不断提升广大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充分彰显梅江“首位度”人才高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