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城:“爱才之城”栽好“引凤梧桐”
人才聚,城市兴。12月24日,东莞市产才融合推介会暨东城街道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举办。活动以“产才共融促发展 智汇东城谱新篇”为主题,现场举行了东城街道产才融合试点单位授牌仪式,发布东城人才服务“十件实事”,加快建设全市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东莞东城围绕“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的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人才东城”战略,全域打造“智汇旗峰 才聚东城”人才示范品牌,拓宽引才聚才渠道,营造优质人才生态,探索“产才融合市场化服务”“知识产权品牌服务”等多项全市首创的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
2024年前三季度,东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5.46亿元,同比增长3.5%。科技创新热潮涌动,英才荟萃奋楫争先,产才共兴、城才共荣的品质东城,在奋进、在奔跑。
产才融合▶▶
立足产业引才用才
自主研发“扁鹊”探伤车、“仲景”分析仪、“华佗”大修决策系统,为中国超1/5的铁路提供智能探伤服务;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接入全市1820余所学校食堂,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上线东莞贸工消一体化平台“速禧”,让全球商家直接到东莞采购……这都是余旸博士团队的日常。
余旸是“80后”数据科学家、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于2018年回国、进京又赴莞,成立了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有政策的明确支持,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企业、上下游技术供应商也越来越多,为应用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
像余旸这类优秀人才与东城的“化学反应”,来源于“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东城街道立足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发挥制造业集群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致力实现“产业导入带动人才导入,人才增长拉动城市经济”的正向循环。
依托先进制造业家底,东城持续做大招才引智“蓄水池”。东城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国家高新企业541家,总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东城以此为基积极对接海内外顶尖人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余旸博士、王华博士等优秀人才团队,重点推进百度汽车自动驾驶、格力智慧供应链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
遍布城区、常年活跃的科创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东城引人聚才的承载力。
东城持续发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产业孵化链条作用,推动现有的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11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等平台,成为东城的产业名片、引才名片。
同时,东城助力辖区内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攻关,推动高端复合薄膜先进制造装备、特种锂离子电池等合作项目,成为集聚人才的坚实“底盘”。
日前,东莞市产才融合服务中心落户东城,聘请多位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东城街道产业创新专家,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为东城街道“产才融合”试点单位,未来将贯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真诚爱才▶▶
办好人才服务实事
24日活动现场,东城发布人才服务“十件实事”,聚焦人才的“关键小事”“发展大事”,推动人才服务内容从“便捷式”向“增值式”迭代升级。
“十件实事”包括政策“畅”享,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阵地“共”享,打造“一核两翼多点”人才服务阵地;活动“悦”享,开展“每季一主题”人才交流活动;教育“乐”享,提供优质公办学位保障人才子女入学等。
人才所需就是服务所想。东城以精准服务、产才对接、加强保障等举措,将服务做到广大人才的心坎上。
走进东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优才服务专窗和接待区尤为显眼。专窗提供政策咨询、待遇补贴申领等服务,目前已发放东莞市优才卡超3000张。
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乐于与东城“双向奔赴”。
通过“百校千人”平台,东城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搭建起高校联络线,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输送人才。2024年来,发动“青年实干家”岗位18个,“展翅计划”岗位287个,简历投递数超1700份。推出“雁归东城”系列人才活动,引聚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近年来,大湾区越来越成为港澳台青年的就业创业热土。东莞东城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吸引超过450家港资企业落户东城。同时,举行“港澳青年看祖国”文体交流活动、港澳台侨青年及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加强莞台港澳青年互动交流。
住房、教育保障往往是人才服务焦点。
近年来,东城与东实集团共同打造莞寓·市人才安居小区,面向新就业、新入户人才推出安居公寓超4000套。在“十件实事”的安居“舒”享中,东城将探索建立人才公寓市场房源库,筛选符合条件的房源纳入目录,第一批提供市场化租赁住房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源约500套。
教育方面,东城建立了企业人才子女入学联络员制度,做好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近三年帮助解决600多名企业人才子女教育问题,接下来也将统筹街道公办学位,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的需求。
24日当天,东城落实了“十件实事”之一的资源“互”享——成立东城街道高端人才智库,通过搭建决策咨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培育“四大平台”,把高端人才智库办成培育储备人才、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
点亮品牌▶▶
打造人才圆梦之城
“双旦”迎来大促热潮,近日,东莞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的货运车辆进进出出、忙碌装卸,腾起滚滚热浪。东城在此打造全国首创的跨境电商嵌入式监管服务体系,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集聚,2023年跨境电商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20亿元关口。
截至2023年底,东城拥有26.75万的人才队伍,全市排名第2,汇聚超2.72万高层次人才,新增技能人才13673人。共有47人被授予东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13人获评为技能领军人才,首席技师和技能领军人才人数均位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东城街道深化“智汇旗峰 才聚东城”品牌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率先推广粤港澳银政通和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促进外商高层次人才投资贸易便利化;率先推动全省首个境外人士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东城;建成全市首个知识产权·品牌服务工作站;率先打造全市首个“Q唛圈”,加强东城与香港两地检验检测合作……无数改革“星火”,持续燃亮人才品牌。
广栽“引凤梧桐”,方能聚才兴产,打造“让人圆梦的城市”。
东城街道将立足再造东城改革发展新优势,加紧迭代升级东城新一轮人才政策,加快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质增效,以“专精特新”四字诀谱写“人才东城”新篇章,全面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专业化构建人才服务格局。高标准建设1个功能多元的街道专业化人才服务中心,依托小区、园区、商圈和楼宇等“阳光雨”党群阵地配建N个人才服务驿站。创新推进“为人才代办”服务,构建“专员队伍+专业中心+专业驿站”的人才服务体系,力争实现“线上信息跑,线下专员跑,人才一趟不用跑”。
精准化提供人才服务供给。出台东城人才服务新政,谋划推出街道人才政策纲领性文件以及贯彻落实的配套子政策,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政策支撑。探索制定“魅力都市 活力东城”人才赋能行动计划,以人才新动能全面激发东城发展新活力。
个性化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规划设计东城特色人才口号,发布东城人才标识体系,搭建“旗峰英才”宣传专栏,探索构建东城人才服务阵地,全面整合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高层次人才品牌。
创新性健全引育留用人才体系。依托市级产才融合服务平台落地东城的优势,围绕人才引进、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产才合作机制。抓住东莞纳入卓越工程师国家试点的机遇,挖掘一批有科研发展潜力的企业与高校联动,支持以人才培养为牵引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成立高端人才智库,推动各类人才为东城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