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梅州: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全覆盖

时间:2022-09-07 13:09:05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金秋已至,梅州各个乡村的田间地头,“乡土专家们”又忙活了起来。

  平远县大柘镇,农技师林捷新正拿着笔记本,一边查看晚稻的生长情况,一边记录着,心里计算着稻水象甲出现的时间。

  梅江区西阳镇,茶企负责人苏勇平正通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彬教授的“茶园蚯蚓—有机培肥技术”,对茶园土壤进行更新。

  蕉岭县蕉城镇,主播们正在该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内的直播间里,向全国各地网友推荐梅州柚。

  ……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一个又一个人才,为梅州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去年8月13日,梅州印发《梅州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运营实施方案》,要求全市8个县(市、区)和104个乡镇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乡村引才、育才提供新平台。

  如今,梅州113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已全部建成,各县、镇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才活动,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给乡村带来发展新机。

  怎么留? 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人才驿站

  打开白玉蜗牛的养殖箱,韩新万用手捏了捏养殖箱内的土壤,仍有水分,但已不是那么粘手,土壤的温度也有些高。他拿来喷水壶,在养殖箱的每个角落仔细地喷洒上水,生怕附着在泥土上的白玉蜗牛受到一点“暑气”。

  “这些蜗牛可精贵了,对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都有着高要求,把他们养肥些,就能卖个好价钱了。”韩新万笑着对记者说。

  韩新万是平远县八尺镇八尺村春兴白玉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平远的“乡土专家”。近些年,他带领八尺村村民探索白玉蜗牛的养殖方法,闯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据统计,仅八尺镇就有156户农户养殖蜗牛,大部分农户每年养殖蜗牛近2万斤,可增收10多万元,不起眼的小蜗牛每年可为这个小山村带来2300多万元的产值。

  在梅州,和韩新万相似的乡村能手并不鲜见。他们活跃在梅州的各个乡村,是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的中坚力量。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人才。

  聚焦人才这一“关键量”,近年来,梅州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梅州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并不断创造乡村振兴的梅州范例。

  毋庸置疑,得益于乡村人才队伍的多点发力,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信心、有能力。

  站在新的坐标点,如何在人才问题上发力,成为梅州需要思考的新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梅州既要考虑如何引进多层次的人才,也要考虑如何‘柔性’留住人才。”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梅州于去年印发《梅州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在全市8个县(市、区)各建设1家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各镇建设1家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驿站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平台作用,将其打造成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

  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成为梅州破解乡村振兴用人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整合各类人力物力资源,梅州积极打造人才互动交流与创新创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人才蓄水池”和桥梁纽带作用,引进外来人才服务本土产业,培育本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梅州深刻意识到,乡村在社会服务、公共设施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诸多短板,试图将人才“固定”在乡村,很可能会伤害他们的“乡村情感”,打消他们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吸引人才入驻,建立专家库名单,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本地特色产业,结合驻镇帮扶工作,举办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人才活动,壮大本土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同时,又打通了乡村振兴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上述负责人说。

  怎么建? 靶向发力在“特”字上下功夫

  走进位于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的蕉岭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齐全的设备、完善的功能令记者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是桌椅整齐的会议室,一旁则是直播室,直播架、打光灯、产品展示台等,一应俱全,往里走则是宽敞的办公室。

  这是蕉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蕉岭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站长李春光与其他工作人员辛苦了近一年的成果,“建设驿站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我们需要一座具有什么功能的人才驿站,靶向发力才能建好乡村振兴。”

  说话间,李春光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详尽的资料,既有画得密密麻麻的镇域地图,也有关于乡镇、乡村的发展规划,细致记载着每个村(社区)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基础情况以及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规划的功能区。

  建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就要从每个镇、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梅州认为,选好人才,发展乡村,绝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而是要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要围绕乡镇的重点工作,在“特”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为了做好人才驿站建设工作,梅州市各县(市、区)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负责小组迅速行动,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展全面调研,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融合群众,为编制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从去年8月开始,李春光携同有关工作人员,仔细考察蕉岭县各个镇的实地情况,量体裁衣,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场地足、环境好,适合年轻人办公,可将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立在此;蓝坊镇场地有限,可将镇人才驿站设在镇政府内,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与镇政府有机融合……”翻阅李春光的调研手记,每个镇的情况都清楚记录着。

  截至6月底,蕉岭县1个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8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每个人才驿站包含人才帮扶平台、人才服务窗口、政务服务终端、人才培训基地、日常办公场所、生活休闲家园六大功能,随着人才驿站的建立,将全方位打开乡村振兴人才聚集的大门,吸纳更多乡村优秀人才,为蕉岭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提供有力支撑。

  场地建了起来,运行机制也建了起来。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下好这盘‘大棋’,就要做好‘融合文章’。”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县都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专班,专班包含组织、财政、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每个站都设立一名站长,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高效运转提供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梅州市1个市级、8个县级、104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均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怎么用? 以站为媒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了起来,怎么样才能用好?梅州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链接各方资源,借助外部人才的力量,破解本土的难点、堵点、痛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硬支撑,一份稳定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西阳镇的茶叶资源丰富,是梅江区省级茶产业园所在地,不少群众依靠种茶、制茶、售茶为生。

  “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完成建设的第一时间,我便完成了人才入驻,并积极联系省农科院,为西阳镇茶叶产业贡献发展良策。”梅江区西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国彬告诉记者。

  4月25至27日,国彬便率领着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前往西阳镇茶叶产区开展技术示范指导。

  自家茶园里来了许多“大咖”,苏勇平显得格外激动:“过去搞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发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联系专家,现在有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专家们会到田间地头查看茶园的情况,我要借此机会多学一学,努力提高种茶的技术水平。”

  在茶园现场,专家团从施肥方法与时间等方面,向苏勇平与其他农民讲解了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茶园土壤供肥能力,同时,对老茶树土壤进行剖面分析与取样,对老茶树死亡的原因进行探究。

  专家们仔细分析,苏勇平在一旁听得很认真。“有了专家的指导,种出好茶叶就容易多了,以后还可以通过人才驿站联系专家,远程指导我们解决虫害等问题。”苏勇平说。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招才与引智相结合,梅州走好“两条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平台作用,力争选派一批科技人才、下沉一批专业人才、培育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人才服务乡村发展。

  一方面,围绕梅州产业发展和打造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主动对接市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涉农院校,积极推荐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另一方面,围绕提高农民致富本领,联合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行业商协会等机构,开展常态化系统性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精勤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业创业创新带头人。

  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就像一座搭建在发达城市与梅州之间桥梁,源源不断地为梅州送来技术与资源。用好这一座桥梁,还需要做好资源的转换,吐故纳新,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市、县、镇’三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聚焦本土需求,常态化引进外地人才,并做好‘乡土专家’‘乡土工匠’培育工作,把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造成乡村振兴‘智慧引擎’。”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链接

  梅州举行农业职业经理人座谈交流会

  汇聚人才力量

  推进服务质量

  9月2日下午,以“汇聚农企骨干,集众思谋发展,聊政策话振兴”为主题的梅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座谈交流会在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共梅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指导,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市乡村振兴产业协会、市新农人人才驿站联合举办,中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乡村振兴产业协会、市客都稻米协会、市南药协会等相关单位及农业企业家、农业职业经理人代表等近30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交流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围绕“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的途径——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媒”“农业职业经理人如何借力人才政策夯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状及未来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交流,不时呈现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涉农主体的中坚力量,是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不可或缺的实用人才,要关心、关怀和关爱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和发展,汇聚农业职业经理人力量参与引才育才、乡村基层治理及乡村产业建设等工作。

  通过交流,大家对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定位、价值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如何充分调动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及服务乡村振兴机制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为推动梅州人才新政更好地落地执行,座谈会期间设置了“青梅计划”政策宣讲环节,有效帮助各农业人学好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此外,现场还对梅州市汇农优品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梅州市梅县区云潇家庭农场、广东合顺正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等新农人服务站点进行了授牌。未来,梅州市新农人人才驿站将持续围绕产业服务、生产服务、经营服务等维度精选一批新农人服务站点作为驿站服务下沉镇村的重要阵地,以便扎实推进驿站服务质量。

  作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驿站将持续发挥人才平台载体和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汇聚农业职业经理人参与引才、育才及乡村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发挥平台价值。

  ■一线实践

  人才助力消灭红火蚁

  “如何辨认红火蚁的蚁巢?有以下几个要点,蚁丘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内部结构呈蜂窝状,这是辨认红火蚁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在红火蚁“百县万村”基层培训班上,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教授程东美正拿着一根木棍教大家如何辨别红火蚁。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100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存在严重威胁。每年4—6月、9—10月为红火蚁的繁殖高发期,不少平远县居民外出游玩时,都受过红火蚁的叮咬,但又无可奈何。

  “近些年,红火蚁成为令我们农业部门头痛的问题。除了居民被咬伤之外,不少农作物也因红火蚁的侵蚀,导致产量变低甚至死去,防治红火蚁是当下重要的一项课题。”平远县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林捷新说。

  为了防治红火蚁,平远县农业局借助该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邀请了该县入驻人才程东美为业务部门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会现场,由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红火蚁防治的两种方式和用药注意事项,对红火蚁的攻击性、危害性、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现场派发红火蚁识别与防控宣传材料和红火蚁防治用药,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识别、防治红火蚁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人员手拿红火蚁诱饵剂和红火蚁防控技术小册子,深入田头地间,对田埂、草丛和闲置农地等进行全面巡查,一发现红火蚁蚁巢,马上在周围撒上红火蚁诱饵剂,做到发现一巢处理一巢。同时,趁着春耕农忙期,向田间劳作的农户普及红火蚁防控相关知识,并将防控药物分发到农户手中,嘱咐大家趁着晴好天气灭蚁。

  乡村要全面振兴,既需要外来人才的“新鲜血液”,也需要本土人才这份“内生动力”,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管理干部人才,都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平远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用好人才资源,着力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