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深圳:“宝安工匠”引领崇尚人才新风尚 评价体系可量化 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时间:2021-08-31 13:18:2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近日,宝安在全国率先构建可量化的工匠认定指标体系,创新打造“宝安工匠”品牌的做法获得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在职业教育受到举国关注的当下,宝安率先构建工匠认定指标体系的做法更具独特意义。

  被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宝安工匠”认定指标体系有哪些亮点和值得借鉴之处?

  制定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价体系

  作为一套评价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是最基本的要求。“宝安工匠”认定指标体系建设性地打破了既有体系,制定了一套可量化的指标。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上级下名额、下级包举荐,缺乏相对科学的评选量化指标”的现象一直无法得到突破和解决。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宝安区总工会联合高校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企业调研和征求行业专家、一线技术工人意见,形成了一套符合宝安产业实际、具有宝安特色,可量化、易操作的“宝安工匠”(制造业)评选指标体系。

  该体系首次将质性规定改为可量化指标,将专家组主观评选改为量化评分系统,设置了“技能水平、经验水平、劳动贡献、工序难度”等4个一级指标体系和12个二级指标,能够客观地测量和选拔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并科学设计量化评分标准及计算公式,提供精细化评分标准与打分说明,保证指标体系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为配套支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落地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完成后,项目组又选取了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两轮测评,以检验评选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专家认为,“宝安工匠”评选指标体系可助力解决“如何突出创新和技能导向,规范优秀技能人才评选管理制度”难题,相对客观地把一线优秀技能人才真正选拔上来;其次,“宝安工匠”的评选有助于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弥补以往过度依赖学历评价技能人才的不足,长久而言,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产业建设大潮中,从而进一步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人才基础。

  激发重视技能人才的社会风尚

  人才是城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气质,也塑造着城区的整体气质。据统计,在宝安,有超过350万产业工作者,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也决定了产业工作者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中都是宝安发展的中坚力量。

  宝安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探索。7月23日召开的宝安区委常委会会议暨区委六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就强调,宝安是制造业大区,广大技术工人的素质决定了宝安的整体素质,他们的状态决定了宝安的发展状态,宝安将进一步提升技工教育质量,扩大双元制职业教育规模,推动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工人。

  “宝安工匠”认定指标体系出台后,2019年9月,宝安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开展了首届“宝安工匠”评选认定工作,评选认定了“宝安工匠”20名(含5名“宝安大工匠”)。2020年把评选范围扩大到橡胶及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等6大行业,基本实现制造业全覆盖,在科学化的指标体系支撑下,优秀的工匠脱颖而出。比如,雷安良工匠设计研制出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代表着目前登机桥智能化最高水平,助力公司拿下中东最大机场迪拜国际机场登机桥订单,打破了德、美垄断。

  “宝安工匠”评选出炉后,宝安举行了隆重的工匠颁奖典礼,邀请获评工匠参加劳模工匠座谈会,为每名工匠单独设计颁奖词和影音展示,邀请家属出席颁奖典礼并见证,在全区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带动产业工人学技能、当工匠。

  完整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在宝安,“宝安工匠”的评选绝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宝安区针对“宝安工匠”制定了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中。

  宝安区印发《宝安工匠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对获得“宝安大工匠”和“宝安工匠”的人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并全部纳入区高层次人才范围,享受区高层次人才待遇。同时,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户籍学生待遇;可优先入住人才安居房,还可选择最长10年、每月5000元的租房补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宝安工匠”,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各级劳动模范人选。

  同时,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拍摄工匠宣传片、制作户外宣传广告、海报、折页等,深入企业、园区、街道、职校宣传工匠评选活动,并在主流媒体黄金时段开设专题专栏全程跟踪报道。组织获评工匠发出倡议,号召全区职工爱岗敬业、潜心钻研,争当“能工巧匠”。

  发挥“长尾效应”提升培育水平

  “宝安工匠”一年评选一次,但影响却贯穿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中。宝安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宝安工匠的“长尾效应”,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育水平,打造“工匠预备队”。

  搭建工匠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32家劳模创新工作室、10家工匠创新工作室、221家企业工匠培训基地,每年给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资金,为工匠开展技能传承、创新创造提供支持。宝安工会联合大族激光、欣旺达等企业创办“工匠学院”,通过师徒传授带出一批工匠苗子。

  重点培养工匠后备人才。对报名参与工匠评选的近4000名产业工人建立工匠储备人才库,重点跟踪培养。发挥技能竞赛练兵场作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区性技能大赛,鼓励基层工会、企业工会开展技能大赛。据统计,3年来开展技能竞赛的企业近1.5万家。

  创新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模式。围绕企业所需、产业工人所求创新开展“工人点菜、工会买单”技能培训模式,近3年共投入1000多万元开展产业工人专项技能培训达100余场次,培训技能人才3万多人次。举办“职工大讲堂”“职工微课堂”200多期,培训职工20多万人次;实施“圆梦计划、逐梦行动”职工学历帮扶活动,资助3000多名产业工人实现“大学梦”。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