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梅州兴宁:光夏村“红+绿”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1-11-02 12:00:5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走在崭新的村道上,随处可见红色标语,整个光夏村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氛围。该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了一股坚实的发展力量。

  光夏村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地处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系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后花园。总面积6.49平方公里,耕地1194亩,林地8000亩。全村共有3785人,其中党员91人,村“两委”干部9人。2017年12月,光夏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第二批“红色村”。如今,该村以“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探索一条“红+绿”双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红色,是光夏村最靓丽的底色。在6.49平方公里的光夏大地上,一处处红色地标,不断地向人们述说着革命者的奋斗事迹;一段段红色故事,成为经典在这里被世人广为传颂。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光夏村就有不少思想先进的村民就投身到党的革命事业中,其中,有史料记载的烈士14名,包括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刘光夏。刘光夏的儿媳妇廖利梅告诉记者,“我的公公刘光夏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武装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当时,我们村叫柏树村,后来为纪念他而改名光夏村。”刘光夏曾带领创建兴宁第一支革命武装,又在水口镇创建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委员等职,后来在江西战场上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青山含黛,宁水长流。瞻仰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不会忘记,他“戎马一生为革命、碧血尽撒铸丰碑”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伫立在宣誓广场,我们永远铭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五位兴宁县委书记,以及首任五兴龙苏维埃政府主席,他们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中写下的壮丽诗篇;参观兴宁党史教育馆,我们一路追寻中国共产党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的百年足迹,也重温了弥足珍贵的中央苏区兴宁革命史。

  “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光夏精神,铸就了光夏村红旗不倒。近年来,光夏村先后被省委组织部评为“红色村”和“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被梅州市委组织部评为“梅州市党员教育基地”。该村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大力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广泛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打造集红色文化展示和党建示范引领于一体的示范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

  当前,光夏村以红色村建设带动区域红色资源开发,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用实干和担当,努力在广袤的光夏田野上潜心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实施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工程,使用党史专项经费50万元重新修建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化的表现方式,使得内容更加丰富生动,2020年7月被梅州市委组织部评为“梅州市党员教育基地”,是兴宁市首个获评的市级党员教育基地;投入58万元建设纪念碑广场,主要是在不破坏山体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刘光夏纪念碑周边的15亩山地,清除杂树、竹木,种植杜鹃、映山红、松柏等进行美化、绿化,提升红色氛围,并修缮纪念馆前往纪念碑的登山道路。建设红色文化广场,投入360万元,在纪念馆前建设一个占地12亩的红色文化广场,广场内规划建设占地400m²的宣誓平台,以传承刘光夏革命烈士精神为核心依托,通过雕塑、宣传长廊的形式展示兴宁革命史、革命烈士人物事迹。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投入4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充实红色元素,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投入360万元,在光夏小学(红军小学)的西侧位置上,拆除原教学危楼,新建一栋楼高三层、占地约420平方米,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集教学培训、住宿为一体的红色夏令营活动,擦亮“红军小学”品牌。建设中央苏区百年党史陈列馆,投资938万元建设兴宁市党史教育馆,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革命故事,场景复原重要历史事件等方式,展示“党的辉煌历程——中共一大至十九大”、展现兴宁的英雄儿女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弘扬光夏村乃至兴宁市红色革命精神。

兴宁市党史教育馆 (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如今,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已完成升级改造,红色文化广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训楼、兴宁市党史教育馆、游客中心先后投入使用。该村还通过“党建”+土地入股等形式,引入社会资金发展拓展训练中心项目和特色种养产业,正一步步打造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拓展训练和生态采摘于一体的红色品牌旅游村。自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开展以来,梅州和兴宁充分利用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革命精神活起来,成为生动的红色教材,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区。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村共吸引惠州、河源、潮汕等地800多个团队2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其中有梅州市人民法院等共50多个市内外单位5000多人次到光夏村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激活红色动能,做活双色产业

  光夏村作为省定贫困村,坚持以红色精神带动绿色经济发展,依靠帮扶单位省联通公司,投入光伏发电(71千瓦+85千瓦)114万,12万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油茶资源推进兴宁树人木业有限公司承包村1483.5亩山地茶油,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8万元,并为村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3个,增加村民收入,6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创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党建+土地入股,红色拓展训练中心项目占地100多亩,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其中该村出土地100多亩120万(村上向村民流转或租用土地),供鸿嘉旅游公司使用30年,再投入30万现金,红色拓展训练基地自2021年开始给光夏村5万+10%利润。同时,该村还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引入社会资金建设育苗基地、红色夏令营拓展训练基地和约1200亩的水果种植园,大力支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和农家乐等相关产业,致力将光夏村打造成为集革命教育、拓展训练和生态采摘等于一体的3A级红色旅游村。

  光夏村用党建引领“红色村”建设,带动连片村庄发展。规划建设“一廊四景多产业”,全力配合前锋红色文旅体验基地、宋声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集生态观光、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真正让红色、绿色元素融入水口发展。推进“村企合作”项目,全面打造党建示范点,完善新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及党建文化园—百年征程;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知识主阵地;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着力探索创新“有机化绿色种植+农旅采摘+农业科技线路+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集蔬菜良种繁育、生态种植、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活用邓毅凡中将故居,现正着手于故居的修缮,拟建设党建主题雕塑、邓逸凡将军事迹陈列展厅、停车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墙、爱国主义教育浮雕、爱国主义教育广场和广场周边绿化,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宋声河从光夏村的中间流过,以前两岸村民过河只能走几十年前建造的两座老桥。村里近年来已将老桥拆除,建起了5座新桥,极大地解决了两岸村民出行难问题。光夏村还将河面拓宽,结合“红色村”建设,打造了3公里长的一河两岸工程,同时村公共服务站、文体健身广场、公共厕所、路灯、村道水泥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