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汕头:大溪坝盘活红色资源

时间:2021-09-09 16:30:5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红场镇大溪坝村地处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腹地,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1690人。辖区内红色资源丰富,保存有“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红军医院”“红场广场”“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等许多宝贵的红色遗迹。2017年12月,大溪坝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第一批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村;2020年被中组部定为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试点单位;2021年1月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大溪坝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28和1930年,东江特委先后两次进驻大南山里的红场石船(石船20世纪60年代改为红场公社,现为红场镇)。1930年10月下旬,为贯彻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委员邓发和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富春来到东江特委所在地大南山。11月1日在大溪坝村主持召开了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东江各县代表70多人参会。这次会议对潮普惠地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一个整体,对大南山苏区的巩固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1930年底,潮普惠县委在此召开潮普惠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员会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从此大南山苏区坚持了长达五年的革命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溪坝村还涌现了众多英雄儿女,其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爱死死胶己(要死死自己)”,这句朴实无华的潮汕话,折射出一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牵出了一段悲壮的往事。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反动派多次组织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李多年是大溪坝村一名普通农妇,其女儿余秀叶是中共党员,大溪坝村农会会员,于1934年被国民党军杀害。在余秀叶被害的十几天后,国民党军又突袭大溪坝村,抓捕了余秀叶的母亲李多年,威逼她说出红军和革命群众的去向。李多年面对威逼利诱,守口如瓶并对周围群众说:“什么也别说,要死死胶己!”最终李多年被凶残的敌人杀害于大溪坝村桥头。李多年母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红军的事迹在潮普惠一带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代革命志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

  红色文化擦亮品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溪坝村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其中,“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村内的“余氏祖祠”,建筑面积约155.4平方米,砖石泥木结构。1932年,余氏祖祠被国民党张瑞贵部队烧毁,1950年依照原貌重建。“红军医院”位于大溪坝村东北面约1千米处,是一个天然石洞,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洞深约300米,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1931年初,中共闽粤赣特委领导下的西南分委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军一团和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此洞建立了红军医院,医院由戴雨(江西兴国人)任院主任,医生有王少文(曾到德国学医)、贺志忠(南昌起义部队军医),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能容纳50多名伤员。“红场广场”位于大溪坝村后,面积为2000平方米。1931年春,由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苏维埃县委发动群众,于飞鹅山下平整了一片土地,建起了简便戏台、球场、秋千场,并由革命石匠翁千在其旁边的巨石上刻上“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大标语,还凿上16级石台阶通往巨石顶部,使巨石成为天然的阅兵台。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将此地命名为“红场”。从此红场便成为苏区军民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练兵、阅兵、集会及文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932年至1935年国民党独立第二师与第九师围剿大南山时,红场中的戏台、球场、秋千场等设施均被烧毁。阅兵台被群众用泥土覆盖而得以保留。“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即是为了巩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政权,中共潮普惠县委和苏区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1930年底,为纪念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革命石匠翁千在红场大溪坝村石狮埔的大石上刻下了“潮普惠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万岁!”“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武装拥护苏联!”等大标语。此后,翁千接受了潮普惠县委交给的镌刻革命标语的任务,先后和他的助手们在纵横几十公里的大南山主要路边35处大石上刻下了57条大标语,共461个字。

  红色引领活力迸发

  围绕“提升组织力、树立新形象、引领价值观、走出致富路”的思路,大力实施“规范提升”“先锋带头”“党员双亮”“强基保障”四大行动,打造“红色家园•幸福党建”品牌,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规范提升行动。以创建示范党支部为抓手,深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实现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主体,深化“头雁”工程,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培育新型农民,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先锋带头行动。大力推进党员设岗定责,成立了一支面向党员、面向村民、面向游客的红色队伍,开展红色服务,引导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创文、精准扶贫、村庄建设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广泛开展党性教育、文明志愿、健康义诊、挂钩帮扶等服务,使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党员双亮行动。给每个党员家庭挂上“党员之家”门牌,亮出党员身份,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提升党员身份意识,凝聚党员群众共建“红色村”、新农村的思想共识。

  强基保障行动。升级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平台,走出了一条围绕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夯实基层党建之路。

  红色产业日益壮大

  大溪坝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独有的红色资源优势,将党建元素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打造红色基地、擦亮红色地标、用活红色资源。

  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山水资源,突显党建元素,挖掘“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红军医院”“红场广场”“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等历史遗迹所承载的浓厚革命历史,打造一批融合了红色传承、党建文化等内容的红色教育阵地。在2019年,以潮南区启动《潮南区大南山核心区旅游发展规划暨重点项目概念规划》为契机,立足还原东江特委红色政权体系,将大溪坝古寨(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红场广场、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迹地串珠成链,打造入党宣誓平台、石刻群、扩红广场、朗读亭等景观,建成红场公园,建设“一心、一寨、一带、一场、一碑”五大重点品牌项目,分别是公园服务中心、展现苏区党建文化的大南山红色古寨、展现苏区文体生活的苏区文体印象带、展现苏区革命运动的红场纪念广场以及展现苏区革命精神的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打造“重温革命史”教育路线,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2020年12月底,红场公园修缮竣工并于2021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除了保留着许多红色印记之外,大溪坝村还拥有令人羡慕的山水资源。大溪坝村铭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坚持“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山地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借助优越的生态条件和红色底蕴,大力壮大红色产业,以红色文化为内核,以实体产业为主导,通过探索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团体研学等特色模式,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推动着昔日穷村阔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让“红色村”蝶变为“模范新村”。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