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清远:秦皇片区展新颜

时间:2021-09-02 11:42:5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

  秦皇山巍峨险峻,以山地为主,总面积98平方公里,地处广宁、四会、清远三地交界处,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广东本地革命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

  近年来,秦皇片区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依托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机关驻地旧址建立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并于2019年6月被清远市认定为“清远市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地。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南战场七支游击纵队之一,在当时华南七大战略区之一的粤桂湘边区都留有战斗足迹,活动在包括粤汉铁路以西,广东西江以北、广西桂林以东和湖南桂阳以南的广大地区。

  1946年8月,由苏陶任中队长兼指导员的一支12人的队伍到广(宁)四(会)清(远)边的秦皇山活动,其后与冯光率领的主力部队汇合。部队在秦皇山广泛发动群众反“三征”,减租减息、清匪除霸、维持治安,成立民兵和农会组织,扩大武装队伍,并派出武工组向外围扩展,开拓了以秦皇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4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在秦皇山宣告成立,其司令部设在秦皇村委会大坪村。同时这里也是连江支队、连支三团领导机关的常驻地和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清远县委所在地。

  在秦皇山活动三年间,部队发扬和壮大井冈山的斗争精神,在粤北地区广泛开展游击作战。期间,秦皇山人民积极投身解放战争,主动为部队筹粮送粮,共有70多人直接参加了游击队,其中多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秦皇山的连江支队战士粉碎了国民党数次进山“围剿”,为粤北地区的解放乃至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古金仔、冯木英、冯金、钟锦霞、何洪等革命先烈,他们不畏牺牲、顽强战斗的英勇事迹至今仍在传颂。整个秦皇片区的秦皇、山心、车公洞、郭屋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均在1994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纪念碑于2001年8月建成,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高约9.1米,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碑顶有五角星,基座正面刻有纪念碑文,碑的正面竖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纪念碑”大字。2004年被评为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列入清新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通过文字、照片、实物等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的革命斗争英勇事迹,纪念馆内容分10个版块,包括秦皇山历史、革命游击人员介绍、缅怀革命烈士等内容。

  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清远市清新区委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及区政府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秦皇片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结合清新区实际,制定了《清远市清新区秦皇山片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充分依托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实施党组织功能强化、党建教育基地建设、红色主题课程打造、红色文创项目开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提升等工程,将秦皇片区建设成为党建强、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环境美的红色美丽乡村示范点。在区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清新区克服重重困难,计划统筹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秦皇片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为加强秦皇片区党建工作、凝聚党员先锋力量,规划设立秦皇片区党委,隶属清新区太平镇党委,下辖秦皇、山心、郭屋、车公洞4个行政村党组织,负责统筹抓好秦皇片区4个村基层党建和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以村级换届为契机,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士、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物色人选,进一步优化“两委”干部年龄和学历结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秦皇片区4个村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20人,平均年龄38.9岁,大专以上学历11人,村党组织书记均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经济组织负责人,“两委”班子成员实现全部交叉任职。

  此外,在建立基层党建三级网格的基础上,秦皇片区筛选政治素质过硬、为民情怀浓厚、敢想敢干的党员,组建一支16人的“驻组队伍”,建立行政村工作下移村民小组的基层治理延伸制度,确保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党员第一时间派驻到位、第一时间掌握到位、第一时间解决到位。

  保护修缮红色遗址

  为了深入发掘秦皇山的革命历史故事,清新区组织采编人员走访老区,采访老游击、烈士家属等,到秦皇山革命根据地发生过战斗的地方拍摄,收集视频和影像资料,制成秦皇山历史记录片。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清新电视台联合制作《我在秦皇山为你讲100个红色故事》系列短片。

  通过向老区人民群众征集相关革命、游击人员、烈士家属、部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等有关线索和物件等,动员有关人员向纪念馆捐赠或提供物件复件,丰富陈列馆展陈物品。在做好现有红色资源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发掘,现已在秦皇山革命根据地周边发掘了兵工厂遗址、伤兵医疗站、炮楼等32个红色遗址,并绘制了分布图,连点串线打造一条红色徒步线路。

  清新多方筹资完成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纪念碑周边景观提升工程、旅游公厕等13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山心旧街外立面改造、廉政荷花池、红色主题公园、红色党建长廊建设等项目,并系统实施路网提升改造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及大型车辆进出,打通秦皇山与周边县区的“断头路”,形成通达四方的旅游路网,串起沿线红色旅游产业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300余批次共1.5万多人次前来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目前累计共接待4.1万多人次。

  清新还印刷出版一批红色教育书籍,深入挖掘秦皇山的战争历史和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精心策划一批红色图书,大力宣传歌颂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精气神,全方位、多角度重现当年的丰功伟绩,目前已编著了《冽江长风》、《农运烽火》、《秦皇山追忆》等。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