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培训

江门高质量打造立体化干部培训体系

时间:2021-12-14 14:59:29 来源:南方+
【字体: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江门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部署,坚持打基础、抓关键、出亮点、补短板,构筑了一套有地方特色、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干部培训体系。

  坚持以思想理论武装为中心

  让干部培训工作“有高度”

  江门市围绕“分类分级,全员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全覆盖。

  江门推动市县镇三级党校体系化建设,搭建干部培训的“四梁八柱”。目前,江门已出台《关于推进江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市县镇三级党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培训资源向各级党校倾斜,使其真正成为“再造干部的摇篮”。以市县两级党校为“主引擎”,江门全面激活全市73个镇(街)党校和1321个村(社区)分教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点线面结合推动干部培训全覆盖、见实效。全市已建成成员达1900多名的市县镇三级镇街党校师资库,并制定党校师资库管理办法,对师资库成员的选拔、聘用、退出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坚持60余载不间断办学,成为“广东镇街党校的一面旗帜”,办学效果受到中组部的肯定。

  同时,江门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一、吸引力不足的情况,江门在抓好传统讲授式教育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创意式、沉浸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探索出了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枣工学堂”“榕树下的讲堂”“碉楼下的课堂”等党员教育品牌。

  其中,“红色枣工”就是创新党员教育的生动案例。“枣工”取自于“组工”粤语谐音,“红枣”代表成熟沉稳的组工干部,“青枣”代表思想活跃的年轻组工干部,通过动漫、新媒体平台传播把相对枯燥的党建知识变得亲切活泼起来,内容通俗易懂。2016年以来,江门已推出动画、漫画作品210余期,内容涵盖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政策法规、讲解党务业务知识、讲好江门党建故事等。而在沉浸式教育方面,近年来江门先后举办了“初心·使命”讲评会、党建成果展示会等大型教育主题活动,把革命先辈后人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请上舞台、录制视频,通过他们的深情演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先锋、做表率。

  坚持以专业化能力提升为关键

  让干部培训工作 “有精度”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广大干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聚焦江门市“六大工程”,江门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江门正抢抓“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江门干部培训工作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合理制定专业能力培训课程,有计划地补短板、强弱项。

  比如,立足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江门坚持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与人才工作者综合能力提升班,提升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紧扣“工业振兴”的主题,江门举办了城市创新发展与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学员们对如何推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进行了深入思考。金融业务专题培训班今年11月在深圳举办,目的是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及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江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江门还与珠海、阳江、茂名联合举办高新区创新驱动专题培训班,园区工作者齐聚一堂,聆听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畅谈各地园区的融合发展。

  江门还通过干部培训助力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今年县镇村三级换届结束后,县镇村领导班子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方面,他们有活力有冲劲,开拓和创新意识比较强;另一方面,他们中有一些存在领导能力相对欠缺、基层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为了给这批新“头雁”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江门集中精力抓好县镇村三级换届后任职培训,举办了处级干部任职班、镇(街)党政正职培训班、全市镇(街)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提级开展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连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轮训班,依托县镇两级党校,分级分批全面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全员轮训。各县(市、区)积极举办基层干部大讲堂、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新进班子年轻干部配备“导师”等,并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前往各镇巡回对领导班子和中层正职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这次换届后集中轮训,普遍邀请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市县镇领导干部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得到学员的点赞。

  聚焦“他山之石”,江门奔赴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江门市委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机制,各支取经团队前往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某项工作走在前列的城市开展学习考察、取长补短。比如,江门组织精干力量到深圳人才集团开展为期两周的专题培训,采用跟班学习的培训模式,学员分别安排在深圳人才集团属下的企业进行跟班学习,由公司或部门负责人一对一指导,现场观摩、配合参与公司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江门蓬江区选派100名青年人才赴深圳体悟实训,实训时间为100天,期间全部“脱产”,专题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深入学习深圳经验和深圳思维。苏州市在园区建设、产业招商、城市规划、园林保护利用和干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走在前面,江门则迅速行动,主动对接,从今年12月开始,点名全市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苏州开展专题培训,把苏州的“答卷”带回江门。

  坚持以发挥侨资源优势为重点

  让干部培训工作“有深度”

  江门是著名侨乡,因侨而立、因侨而兴,被称为“中国侨都”。侨资源是引领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江门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侨都赋能”这一主题,深挖侨资源,守正创新。

  江门致力于树立“侨校+侨都”校地合作新标杆。江门与“百年侨校”暨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新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干部培训方面积极探索与侨校合作的新模式,在师资选择、课程设计、培训模式等方面充分学习借鉴暨南大学的优势资源,每年与暨南大学合作举办若干期干部专业化能力专题培训班。依托市委党校谋划建设全国侨务干部培训基地,创新开展侨务干部、华侨华人新生代研习培训。

  江门同时致力于打造侨乡文化的师资队伍和研究高地。为培育一支有权威性、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江门建立由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专家、文广旅体局骨干和党校资深教员组建的“宣侨”师资库,广泛开展各阵地的师资培训,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及华侨代表座谈会,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近年来,本地华侨文化学术成果累累,相关研究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本土师资撰写论文入选“广东华侨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地侨刊《侨乡论坛》专辟文化建设专栏,收录刊载关于弘扬侨文化、利用侨资源的优质文章,多维度加强对侨乡文化的挖掘研究。

  江门开设一批“侨”味十足的精品课程。江门通过考史料、访人物、研建筑、炼精神等多种方式反复打磨酿精品,开设了《保护和传承侨乡文化,打响侨乡文化品牌》《粤侨粤精彩——江门旅游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同心聚侨力,共筑中国梦》等课程,力求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侨乡历史、讲清楚侨人精神、讲清楚华侨文化、讲清楚侨都资源,以课促学、以学促干,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及侨文化对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江门还精心设计“现场教学+精品课程+纪录片”的侨系列课程,构建立体式干部教育培训链条,依托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与村落、台山银信博物馆等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展示窗口,打造系列专题课程和现场教学基地,讲好、宣传好华侨华人历史故事,传承和弘扬华侨华人奋斗精神,塑造新时代“中国侨都文化”,推动华侨华人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江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基因和强大动力。

  坚持以本土红色资源为依托

  让干部培训工作“有温度”

  江门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今年,江门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江门用活党员(党史)教育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江门打造7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线路,重点擦亮“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中央特科“红队”队长龚昌荣故居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名片。全市31个党员(党史)教育基地通过采取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现场学习“网红打卡地”。

  江门还编著出版本土红色教材。江门先后编著了《五邑红色印记》《周恩来在新会的七天六夜》《红色枣工学堂》等优质党员干部教育书籍,编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江门红故事》等乡土教材、口袋书,办好《江门党建》杂志,让干部培训书目增添不少乡土气息。

  江门还注重讲述本土先进模范故事。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江门先后摄制了《共产党人的楷模——林基路》《信仰铸英魂——龚昌荣》《“国宝”陈垣》《一所乡镇党校的坚守和传承》《玲珑村的守望》等30多部生动鲜活的教育片,为全市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本土课件。其中《玲珑村的守望》讲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董淑猛扎根麻风村17年守护麻风病人的奋斗故事,该片登上央视播出后影响广泛,董淑猛在江门的宣讲报告也掀起党员干部学习热潮。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