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开展干部作风全方位调研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企地合作培训干部。受访者供图
“你认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根源在哪?”“单位是否存在干部长期占据关键岗位却不作为的情况……”近年来,阳春市以问题为导向、直击作风顽疾,开展一系列深度调研活动。
聚焦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突出问题,针对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现象,阳春市组建5个专项调研组,开展干部作风全方位调研,通过立体化摸排、差异化施策、全周期管理等举措,有效推动干部队伍转变作风、担当作为。
把脉问诊找准症结
“个别干部因专业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在承担重点任务时表现欠佳,不得不调整其分工。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能力恐慌、消极避责。”阳春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艳艳在与专项调研组单独访谈时说。
为厘清作风问题根源,专项调研组深入各单位开展全方位摸排,通过开展问卷调查、重点单位访谈、重要群体座谈等方式,精准刻画岗位倦怠、能力恐慌、精致利己、内心失衡、消极履职等5类干部“画像”,全面摸清其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内外成因等,为精准识别、靶向施策提供具体依据。
阳春市建立“组工干部联点包片”机制,组织组工干部定期下沉包片单位,重点了解干部在职业发展规划、履职能力提升、干事创业实践等方面困境,剖析破解作风问题根源,同时对干部思想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截至目前,已在17个镇(街道)和22个市直单位召开干部座谈会,与800余名干部面对面深入交流,梳理作风问题共性因素9个。
预防为先靶向施治
干部作风问题根源复杂,针对不同类型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具体表现,阳春市制定差异化整治方案,预防为先、靶向施治,联合组织各部门多维度纠治“一乱三不为”问题。
“这次培训内容实用、方法精准,为我们履职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抓手,增强了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参加完今年5月举办的年轻科级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阳春市委党校副校长余秋雯表示收获满满。
通过实施分层分类精准调训,靶向设计实用性课程体系,阳春市举办系列履职能力培训班,着力推动能力不足、表现未达预期的干部精准提升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等。目前,累计开设专题培训班3期,点名调训干部200人次。
同时,为预防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干部长期未轮岗易岗位疲劳、懒政怠政的问题,研究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施全覆盖检查、分类监管、发函提醒、限时整改、报备销号等机制,先后发函提醒23个单位限期完成轮岗调整。针对精致利己、敷衍塞责的干部,强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成果运用,对10名平时考核“好”等次次数不达标干部,驳回年度考核优秀申请,树立“实干者得优”鲜明导向。针对消极履职、工作散漫的干部,设置半年“考察期”,安排至基层锤炼,引导其在基层实践中激发工作动力,其中2名市直部门干部因履职不力致工作滞后被交流至乡镇基层岗位锻炼。
跟踪问效标本兼治
“干部作风问题,不能光靠‘打板子’,更要‘开方子’,通过深入调研、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跟踪管理,真正让‘问题干部’转变成‘有为干部’。”这是近日阳春市干部作风调研阶段总结会上,大家研究学习后形成的共识。
聚焦破解“一处了之”“一罚了之”等问题,阳春市成立跟踪回访小组,通过听个人剖析、听同事评价、听群众反馈、看实际表现等方式,运用“三重一线”考核评价机制,开展跟踪评估。对认识深刻、整改到位、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提拔重用等方面一视同仁;对敷衍应付、消极整改、尸位素餐、群众不满的干部,果断采取约谈诫勉、调整岗位、降职降级等措施,坚决“零容忍”处理,绝不姑息,推动干部从“不为”向“有为”转变。
今年以来,阳春市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干事创业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山水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谋划项目172个、总投资6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