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监督

湛江:以“闯创干”之姿奋进春天里

时间:2025-02-13 12:42:2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蛇年首个工作日,春天的故事在南海之滨湛江悄然启幕。

  “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2月5日,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上。

  春风吹,号角响。同日下午,湛江市委书记余钢、市长曾进泽率队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调研,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落地见效,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投资,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2月6日,湛江召开全市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作风建设会议,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部署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有关工作,立足湛江高质量发展和干部作风实际,释放出“闯创干”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春意盎然的季节,正是孕育希望和奋斗的时刻。在这座充满潜力的海滨城市里,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将如何加快?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将如何生根发芽?

  向“新”突破 集群发展激活潜能

  中央有关部委首度参会、首次安排县委书记谈发展、重磅措施同步发布……“新春第一会”上,广东之新彰显。一个“新”字,既是广东“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传承,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有“新”更有“实”。大会召开同日,《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新鲜出炉,提出将实施8大行动、26项工作举措,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细阅这份沉甸甸的“路线图”,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五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来,广东的每一个城市角落都在迎接新机遇、新挑战。此前“建设动能充沛、活力迸发的产业湛江”的提出振奋人心——

  既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又将加快发展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持续做大产业增量,和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不谋而合。

  追本溯源,传统产业如何寻求突破、向“新”而行是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关隘。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划》便指出要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提及“推动巴斯夫湛江项目建成”和“推动广州、惠州、湛江、茂名、揭阳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产业链延伸”。

  蓝图之前,早已迈步。在刚过去的2024年,湛江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绩单亮眼:

  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投产,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开工建设,廉江核电、中科炼化2#EVA等项目加快建设……

  累累硕果,离不开湛江坚定不移抓经济,加快夯实现代化建设物质基础的辛勤耕耘。而今如何进一步突出集群发展,激活产业存量,已成为开辟新路径、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方面,湛江大小齐抓、轻重并举,将聚力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蓝色海洋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龙头引领、全链升级,依托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核电等重大项目,落实省“千企增量”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另一方面,湛江则会抓住省“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机遇,发挥“链式改造”带动作用,加快食品加工、家电、造纸、羽绒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升级。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如同经济版图的双轮驱动,让“高质量发展”从口号落到实处。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海洋大市,湛江正如乘风破浪的航船,充分发挥着“粤海粮仓”主力军作用。

  根据规划,湛江将抓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构建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育壮大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带,织就一张坚实的海洋经济大网。

  场景落地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春节前后,被称作“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的AI智能助手DeepSeek热度持续攀升。其来自湛江吴川的创始人梁文锋出席国家高规格座谈会并发言,从而走进大众视野。本次大会用“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来形容DeepSeek,也让科技创新的曙光照亮了湛江这片沃土。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人工智能+”行动,省委全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都释放了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鲜明信号。

  目光回到湛江,发展应用型科技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这座新秀之城不仅拥有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湾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还拥有4个千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和“四绿一蓝”特色产业集群,更拥有广阔的海域空域、活跃的经营主体、多元的社会需求等丰富应用场景。

  如何凭借发展应用型科技,摆脱过度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发展的老路,集中创新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层次向更高处攀升,已成为当前湛江亟待探索解决的挑战。

  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广东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当前,湛江坚持突出科技赋能,做大产业增量,把应用型科技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与科技双轮驱动、双向融合,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湛江还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抓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孵化载体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科技金融支持,构建“定向式”“订单式”等人才培养引进模式。

  与此同时,湛江建强湛江湾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强大引擎。支持驻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海洋、现代农业和绿色化工三大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以低空经济领域为例。去年,湛江市推出《湛江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加快构建“1+4+40”的机场体系,拓展丰富多元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材料链”和“配套链”,力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总体目标。

  向“新”势能的持续汇聚,正在为这座城市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宽广大门。

  瞄准未来 加速捕捉时代脉搏

  作为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未来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质,注定成为争相角逐的“决胜赛道”。对于广东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蓄势待发的机遇,更是乘势而上的关键所在。

  为此,广东出台未来产业发展总体方案,瞄准未来智能、未来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等“七大领域”实施“七大工程”,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算力规模、企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就湛江而言,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科研平台都为未来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前,湛江市思傲拓科技有限公司“水下清洁机器人制造中心”、湛江市海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检测设备及智能产线”项目开工揭牌仪式在广湛园“湛江城发智造产业园”举行,推动专精特新产业在园区加速集聚。

  这两家企业均以深圳为研发中心,布局湛江生产基地,利用广湛园独特的地理位置,打造辐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的核心模块和设备生产基地、产品代工智造基地。来自大湾区的科技企业,在湛江开花结果。

  再比如,湛江全力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省委全会强调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极大利好清洁能源和碳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湛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并网规模排名全省第一,海上风电发展迅猛,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59%,绿电优势正成为面向外向型企业招商中最具吸引力的“筹码”。

  同时,湛江市积极探索开展蓝碳交易项目,系统构建海洋碳汇核算体系。据估算,完成广东省“十四五”红树林生态修复规划任务后,湛江每年实际可开发的核证减排量约2.6万吨、占全省76%,可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新技术、新场景、新工艺、新产品面向企业的广泛应用,犹如播撒肥料,滋养着湛江企业之花。通过加速发展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湛江捕捉到时代脉搏,积极布局先进核能、深海空间、6G等未来产业。

  严抓作风 营商土壤保障发展

  2月6日,湛江召开全市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作风建设会议,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部署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有关工作,全面加强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前,湛江把抓作风列入“四个抓”工作体系,就是要全面塑强干部干字当头、务实高效、敢闯敢试的精神特质和作风内核,为加快打造“六个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作风建设直接影响营商环境,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去年,湛江成功举办广东省民营企业家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湛江招商推介会、广东省属国企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投资推介活动、2024石油化工跨国企业走进湛江等大型招商活动,引进项目320个、协议投资额1226.28亿元。

  新春的步伐,早已迈开。

  1月26日,湛江举办“携手启新程 同心创未来”2025招商合伙人新春恳谈活动,企业家和招商顾问欢聚一堂,喜迎新春,畅叙情谊,共话发展,进一步拓宽政—企—商沟通渠道,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活动现场,新聘任的招商顾问获颁聘书和牌匾。记者从湛江市投促局获悉,湛江首批21位招商顾问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招商引资中提供平台搭建、线索推荐和企业对接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引荐了60多条招商线索,其中部分项目已顺利竣工投产。

  展望2025年,湛江市将聚焦主导产业、产业集群、重点园区、重点区域、链主企业、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全力招引一批“为我所需、补我所缺、强我所有”的产业项目。

  除了硬环境的建设,湛江市还将打造一流的软环境。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湛江市将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探索“民意速办”改革模式,优化暖企惠企政策,完善与广州营商环境帮扶共建机制,推动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珠三角全面接轨。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湛江市则将抓好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多样化的股权合作、投资合作、业务合作。

  如何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湛江将持续优化开放环境,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临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广东—东盟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平台,积极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拓新市场,带动更多外资外贸增量。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