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广东新闻

广东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热议如何做强做实战略支点

时间:2021-03-09 09:49:4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广东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热议如何做强做实战略支点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

  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既是广东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主动选择。连日来,在审议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等大会文件时,“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成为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之一。代表委员联系自身工作谈认识、说看法,结合履职实践话落实、提建议,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献计献策,会场内外洋溢着在新征程中坚定前行、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议题1

  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

  提要: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有代表认为,要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国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庆峰认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深刻认识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樊庆峰认为,这意味着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都是一条管总的要求。“在新征程中,广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尹兆林认为,企业要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守安全环保底线,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要更加重视节能,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节能降碳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有序开展降碳技术研究等,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议题2

  如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提要:制国有常,利民为本。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有代表认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医疗、教育等话题,代表建议,加快建设以5G技术为支撑、覆盖省市县乡村的智慧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

  建设5G技术智慧

  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在审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注意到,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占比超过1/3,为历次五年规划之最。“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体现。”

  深耕医疗卫生领域多年,在宋尔卫看来,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他建议,应进一步发挥广东5G、大数据技术、高水平医疗资源优势,建立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广东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有丰厚的优质医疗资源,且拥有一批高新信息技术企业,可为医院在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和云服务等领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宋尔卫建议,要以大型高水平综合医院为中心,建设以5G技术为支撑、覆盖省市县乡村的智慧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使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和均衡布局。

  经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晓渝对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初心有了更深的体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黄晓渝今年将履职视角聚焦在医防融合上。“医防融合是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做好慢性疾病防治的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防融合质量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她建议应积极提倡通过专科联盟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让专家、设备等有效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继续落实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逐步扩充整合型医务人员队伍。

  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

  代表中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长年关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

  带着孩子们的期盼,全国人大代表、河源龙川县田家炳中学校长李舒强多年来坚持为山区教育发展鼓与呼。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李舒强感到十分欣慰。“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很大的提升,升学率较7年前翻了3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李舒强认为,应着力加大对山区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健全教师到城市或发达地区学校交流培训学习机制,切实提高山区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在经费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县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给予更多支持,打通人才培养的出路,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教师吴玉莲在调研时发现,虽然各地已实现县域内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但农村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为此,她建议,应加快建设“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立足省情县情校情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通过构建城与城、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学校的对口帮扶机制,从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学研以及硬件设施、信息化设备、资金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扶持。”

  议题3

  怎样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提要:如何以改革加快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代表委员认为,作为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之地,广东要打造战略支点,必须发挥重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传导放大效应。

  以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的‘关键一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嘉城建设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晓认为,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任务,必须拿出更大勇气、更务实举措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国企改革为例,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完善的扶持政策,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兼科研首席陈瑞爱说,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开发性金融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制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推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合理扩大加计扣除范围、改进计核方法等优惠政策落地,引导和帮助企业技术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则建议对装备制造业科技的创新支持力度。“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她说,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她认为,可重点培育能带动和支撑国家科技实力的装备制造业。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从科研项目、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向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倾斜,助力优质企业破解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持续创新使高端装备做到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回到广东投资、创业,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印象深刻。“‘双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他认为,广东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接下来应善于利用好这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作为广东企业家,要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生力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规则和需求特点的能力,带领企业实现更好发展,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黄达昌说,广东企业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对外主动推广具有品牌特色、技术领先、市场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对内积极引进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领先性的行业技术、国际人才和合作项目。

  议题4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从何处着手?

  提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具体部署。有代表委员认为,要依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依靠创新驱动让科技创新的“轮子”更好地转动起来。

  依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制造业是广东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发展制造业的根基。基于这个共识,代表委员针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广东科研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具有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诸多优势和条件。”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认为,当前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已从最初的供应链、客户链的竞争,升级到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并最终升级到产业生态链、无边界链的全方面竞争。

  王文银建议,广东可围绕优势产业串链、延链、补链,打造工业产业聚集高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探索产业链的可持续和长期长效发展模式。同时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生态循环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和推动“金融+实业”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能力。

  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关键零部件不强,整车就不强、汽车更不强。要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努力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也靠数字化转型。在万物互联时代,数据成为必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曾庆洪表示,将坚持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争取从“业务数字化”迈向“数字业务化”。同时将以数字营销作为突破口,把相关经验和模式拓展到价值链上下游,逐步在组织、人员、技术、平台、生态等领域构建数字化能力,最终实现向数据驱动的科技型企业转型。

  对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持相似的观点。“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基础的零部件、软件、材料、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短板。”他认为尤其要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取得更大进展。

  “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重要承诺。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注意到,目前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对控制碳排放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应将低碳减排加入上市制造企业信息披露范围,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法规,鼓励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提升低碳竞争力,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作出贡献。

  为鼓励制造业企业低碳减排,李东生建议,可对积极利用新能源、碳中和达标的企业予以政策、资金支持,例如将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情况作为信贷审批、贷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并将其纳入信用管理平台;将主动披露且信用良好的企业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予以优惠的环境责任保险费率、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等;对于新能源光伏企业,予以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政策支持。

  在“新基建”中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代表委员从产学研各个环节提出建议,力争找准突破口。

  “要依靠创新驱动,让科技创新的‘轮子’更好地转动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认为,广东应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机遇,全方位打造更积极更开放更高效更具有吸引的环境,进一步强化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重大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重大战略布局,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从来回穿梭的测温机器人到随处可见的面部识别终端,再到深圳正在建设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在广东各行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

  “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是我国特别是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事相关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建议,为加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应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更多场景先行先试,在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重点项目中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标准,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让场景落地不仅仅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

  面对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认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融通创新、联合创新转化为创新主体的一种自觉,加大研发投入,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真正把科技研发能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实力。

  议题5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如何破局?

  提要: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有代表认为,推动“核”“带”“区”一体协同、各扬所长,是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题中应有之义。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联通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面对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广东团一些代表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聚焦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我关注到,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通联网,以及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提质升级是几项重点工作。”作为一名“老公路人”,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冯玉宝对国家未来5—15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关注,“经济繁荣与交通发展密不可分。”

  这几年,冯玉宝一直关心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的建设。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交通高速网络分布不均衡,西翼高速公路少且许多不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而中开高速的开通,能够与深中通道、开春高速等一同作为大湾区、粤西与广西的出省大通道。“我会在今年的调研工作中持续跟进、了解中开高速的建设情况,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让这条要道早日完工、通车。”

  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建社把目光投向“一带一路”,密切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贯穿西部内陆地区和西南地区沿海港口,是促进区域经贸物流融合发展的战略通道。”他说,西部陆海新通道赋予湛江港等北部湾港口群新的历史使命,也对北部湾港口群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进一步优化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扩大北部湾港口群辐射服务范围,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包容水平。”赵建社认为,可在现有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部省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政府共同协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事项。同时加大港口建设支持力度,推动解决集装箱铁海联运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北部湾港口群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运输能力。

  加快构建五个现代化都市圈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发布,提出加快构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五个现代化都市圈。这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熊晓冬的关注。

  “从中不难看出,广东聚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携手’成为了关键词。”熊晓冬认为,推动“核”“带”“区”一体协同、各扬所长,是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必然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着重解决土地问题,在国土空间布局上下真功夫,以合理的布局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

  熊晓冬建议,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完善城市更新中存量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在土地整备、成片连片开发、土地出让模式、土地收益分配、公益性用地供给等方面夯实土地政策的基础支撑作用,为都市圈内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相互调剂提供政策支持。

  让数字经济更好赋能“三农”工作

  “实现乡村振兴是个系统性的全面工程,既涉及总体规划和全面布局,也需要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落地执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注意到,当前数字经济与“三农”融合发展是趋势所向,“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由此,他建议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融合“三农”发展。对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要加大新基建力度,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对于基础薄弱的区域,要优先把资源投入到解决基本发展要素方面,解决当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再往数字经济方向引导。

  有代表认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重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陈旭斌长期关注农田水利、农村饮水、河流治理、灌区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都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陈旭斌建议,加快推进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力度。同时,推动乡村农林水综合治理体系信息化、现代化,加强乡镇涉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招聘农林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四支队伍”中来,努力形成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强大合力。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