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要闻 > 粤组动态

河源源城:强化“头雁”引领 激活乡村潜能

时间:2021-03-19 09:55:1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河源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及周边山水田园优美宁静,宛如世外桃源。肖斌 摄

  整洁的柏油马路、宽敞的文体公园、美丽的花海景观,与一栋栋漂亮的小楼相映成趣……行走在河源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小镇映入眼帘。在村民们看来,眼前欣欣向荣的村景,源于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以及为民之心。

  近年来,坪围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推进多元化的养殖产业,让村集体收入从4.5万元跃升至153万元,村美民富的图景变为现实。

  坪围村的发展,是源城区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的缩影。通过党建引领,源城区各行政村以组织振兴为基石,坚持走乡村法治德治善治之路,强化支部领导带头作用,完善村民自治体制,让农村社会和谐有序,逐渐培养一支强而有力的乡村队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配强班子▶▷

  “村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在坪围村,运输货物的车辆来往穿梭在一条9米宽的硬底水泥路上。这条本地人视为“财富路”的马路,过去曾是泥泞坑洼的土路,让村民们羞于提及。

  为了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修路成了坪围村党支部书记李远通以及其他村“两委”干部心中最大的民生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坪围村召开协商大会,村干部在会上与村民们谈规划、聊项目,争取群众最大的支持。想通悟透,村民们纷纷加入修路的队伍。在各方努力下,205国道至坪围村铁场附近的一条长2.93公里的水泥路(村道)建成通车。

  路通则财通,2005年,李远通又带领村干部,与村民们开会商谈产业项目,从土地资源到收入分红,每一件事都放在会上讨论。村民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共商未来。

  经过村民评议,坪围村先后引入福源果场、东兴旺农场、红锋旺无花果场、蓝天中医药公司种植基地,着力打造水果种植基地,经济逐步有了起色。

  从2016年起,坪围村借助对口帮扶契机,再度新修或扩建村道37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村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所以凡事要商量,要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考虑。”村委委员朱运通说,李远通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村干部的要求也非常高,在他的带领下,对于村民交代的事要立马办,拟进行的项目尽快召开协商会,在进行的项目要随时跟进。多年来,整个村委班子都形成了雷厉风行、踏实肯干的办事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为了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村道还将进一步升级,变为沥青路面,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李远通说,该项目已纳入埔前镇五村(坪围村、上村村、高围村、陂角村、埔前村)连片开发规划鹏城大道项目,村道将从9米扩宽至20米,连接205国道与西环路。

  “选好了‘领头雁’,配强了班子,村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源城区副区长、埔前镇委书记罗中正看来,党建引领,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活力与动力。

  搭起平台▶▷

  “村民动起来,口袋鼓起来”

  2016年,陂角村被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由源城区府办牵头成立帮扶小组进驻该村进行整顿。

  “农村人员少、力量弱,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陂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应良说,驻村帮扶小组来到陂角村,第一件事就是在201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选用了一批政治素质高、能力强、干劲足、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党支部班子。

  也正因如此,罗应良心里有了底气,带领村干部开始围绕打造“河源第一村”这一目标,带领全体村民查问题、找症结、议对策、出实招,研究脱贫思路。

  2016年,总投资达200亿元的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陂角村,成为村干部为村民搭建致富平台的重大机遇。“要利用春沐源带来的发展机遇,突破村庄固化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增收致富。“罗应良说。

  一方面,罗应良带领村干部说服68户村民,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同意征拆,力促春沐源项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组织村民承接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的保洁、安保、采摘等相关业务,并在黄泥潭片区打造了占地200多亩的蔬香公园,为村民谋得旅游红利。

  如今,春沐源智慧农场、咖啡厅、温泉酒店等已成为河源旅游“网红”打卡点,每年接待游客多达100万人次。陂角村村民也通过劳务性收入、公园项目分红,增加了收入。

  “在家门口建一片就业创业的广阔天地,让村民们动起来,也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罗应良说,通过为村民搭建发展平台,陂角村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6.8万元增长至目前的200多万元,曾经的软弱涣散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村”。

  将来,民宿会成为陂角村发展的另一个平台。罗应良表示,陂角村将改造靠近春沐源的一批农房,打造充满乡村特色的民宿客栈,吸引游客住在村里、吃在村里、玩在村里。

  “有发展空间,有产业规划,有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就有了根与魂。今后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问题,相信都能迎刃而解。”罗应良说。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