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深圳“筑巢”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

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吸引336名港澳青年入驻,403个创业项目在此孵化

时间:2019-07-12 18:39:2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创业团队在福田岗厦的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办公。夏凡 摄

  早上8点,香港创业青年李宗兴从香港大埔的家里出发,坐东铁到罗湖口岸,过关之后再走路8分钟,到达位于罗湖佳宁娜广场的尚创峰创新创业基地刚好9点。

  这天上午,他与客户在基地的休闲区商谈;下午在基地的会议室接受电视台采访。

  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出台,点燃了更多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热情。

  奔波于两地之间,是许多港澳创业青年的常态。最近,深圳推出“科改22条”,提出允许科研资金跨境使用。

  目前,深圳13个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先后有4578人次入驻,其中港澳创业青年336名,403个创业项目在此孵化,已经成为港澳青年来深创业首选的“落脚点”之一。

  其中,福田岗厦、罗湖尚创峰、南山智园等3个基地入选广东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带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入驻

  走进南山智园的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立刻会被这里时尚的设计所吸引:一个全开放式的办公空间,弧形的木制办公桌串联起每一个工位,散落的凳子、黑板和显示屏组成了讨论区,大树形状的柱子、黄色格纹的地毯、明亮的落地窗为基地增添了色彩。

  “如果没有基地,我们至少还要花一个月时间去租办公室、装修、搬家,申请水电、WiFi,现在入驻基地,什么配套都有了,很省心。”香港青年赖闪芳说,南山智园基地有1500平方米,配备办公卡位、会议室、多功能厅、高速WiFi和私有云,她只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拎包入驻”。

  主导产业、地理位置、市政配套、园区软硬件和港澳青年意愿是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深圳通过多元化布局基地,希望解决港澳创业青年的多层次需求。

  “深圳技术人才储备充足,背靠大湾区广阔的市场。福田又是金融大区,拥有跨境口岸,对我们来说非常便利。”通过旅游时获得的灵感,香港青年张舒创办了一个旅游电商平台,让游客可以在目的地网购纪念品,并配送上门。4月,他在深圳成立了公司,并入驻福田岗厦的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聚焦不同的创业领域。其中,凭借毗邻福田口岸和河套片区的优势,福田保税区基地以网络大数据、跨境电商为特色;南山智园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科技领域;宝安西乡基地则主打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广告创作等文创产业。

  基地有多受港澳创业者欢迎?据深圳数据,福田岗厦基地目前共有8个团队进驻,其中6个是港澳团队;罗湖区尚创峰基地200个工位已经有138个团队入驻,其中105个是来自香港的团队;南山智园基地目前有12个团队入驻,汇聚来自港澳台的创业青年,已经孵化团队达到45个。

  帮创业团队解决“从0到1”的问题

  “基地是我们这些香港创业者的第一选择。”黎高旺是2017年入驻南山智园基地的香港青年。在他看来,基地免18个月租金、水电物业管理等费用,可以为创业者节省开支。同时,该基地是政府物业,由南山区科创局下属事业单位运营,让人感觉更放心。“我认为比一些商业或者二房东性质的孵化器要靠谱。”黎高旺还介绍了不少香港创业团队进驻基地。

  与许多商业孵化器不同,基地凭借两地政府和资本的支持,可以为港澳青年提供多种优惠政策。以租金减免为例,尚创峰基地每个工位的月租金为1200元,深圳市认定的科创企业只需支付980元;入驻福田保税区基地的团队每月可以获得每平米30元的房租补贴;光明区基地则提供1年的免费办公场所。

  在福田岗厦基地,区有关部门与人才安居集团达成协议,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30套水围柠盟公寓人才住房,而团队只需要支付市场价一半的租金。

  “找钱、找人、找市场”是港澳青年来深创业首先面临的三个难题。各基地通过政策宣讲会、投融资对接会、创业培训沙龙等服务和活动,为进驻团队铺路搭桥。“我们希望帮团队解决‘从0到1’的问题。”福田岗厦基地运营经理邱家妮说。

  2016年,李宗兴曾经在前海注册了一家公司。“当时从香港跑过去就花了半天时间,我有一个资料忘记带了,又多跑了一次。现在有基地的代理帮忙,已经方便了很多。”

  基地还提供创业辅助指导,在很多创业补助政策上为创业者“扫盲”,让创业者掌握第一手的优惠政策。在基地的帮助下,黎高旺成功申领到40万元的创客补助。如今,他的风力发电产品已经研制成功,不久后将投入到香港和深圳大鹏新区。

  “基地的一大好处是能对接更多政府资源,能经常获得区、市、省级领导的探访,也有很多内地及香港商会及企业来调研访问,这都是其他孵化器提供不了的优势。”黎高旺说。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我们希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业务上的攻坚克难中去。基地的一系列服务帮我们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张舒说。

  “在深圳创业可以不用放弃香港的生活”

  不久前,代理机构提醒张舒办税,他登录系统,输入自己的香港身份证号,却发现系统无法识别。“后来我才知道,香港居民没有办法网上操作,必须要到现场办税才行。”他希望大湾区机制上的互联互通可以更进一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更顺畅。

  “深圳对于香港创业者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深圳创业可以不用放弃香港的生活。”位于宝安西乡海船大厦基地负责人陈宇峰表示,如今,来深圳创业的港澳青年越来越多,但住房、交通和电话费等实际问题仍然困扰着他们。

  交通方面,香港开通通宵运营巴士,而深圳地铁运营时间普遍只到晚上11点半,对于从24小时通关口岸入境的人们来说,经常面临无车可坐的情况。住房方面,港澳青年无法像深圳市民一样排队申请公租房。电话费上,香港打到内地算“长途”,计费标准甚至比打到欧洲还贵,有些创业者一个月的话费动辄上千元。

  此外,尽管基地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但许多创业者对深圳相关政策、生活事项仍然不了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编辑一本手册,将所有的政策以香港人看得懂的方式集纳起来。”“如果能有一个一站式的网页,能帮助我们了解深圳,那样帮助会很大。”

  网上办税、申请人才住房、三地通信资费“同城化”……通过收集基地港澳创业者的意见,深圳不断研究出台便利港澳青年在深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和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推动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

  到2025年,更多的孵化平台将在深圳遍地开花。届时,港澳青年来深创业的基础设施、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到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文化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将得到全面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希望更多和我一样的香港青年把握这个机会,要当先锋,多多认识内地,为自己的发展和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出一分力。”李宗兴说。

  创业者故事

  用设计赋予城中村“二次生命”

  “这个是大学生,没什么经验但是作品很棒。另一个是在大企业工作的,有项目经验,可惜自己不能画图。”在南山智园C2座16楼的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一个办公室里,“杨先生”杨建邦正和“闪闪”赖闪芳商议公司招聘的情况。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在第一次招聘中,他们就收到20多份简历,这让闪闪很惊讶。

  办公室只有两个小小的工位,桌上摆放着公司作品、项目手册,墙上贴着设计稿。屋子尽管不大,但是阳光通过落地窗洒进来,让整间屋子明亮而富有生气。而窗外,是深圳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南山智园。

  这个基地共有12个创业团队,而闪闪和杨先生显得有些特殊。一方面,他们是一对创业“夫妻档”;另一方面,他们是12个团队中唯一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别人都是科创项目,和我们好像有点不搭。”

  在毕业后的10年时间里,闪闪一直从事剧场运营,安排演出、设计舞台。而杨先生是一名建筑师,在建筑事务所工作。2018年年中,夫妻俩共同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取名为“小市山”。年底,他们报名参加了“香港青年深圳创业服务试行计划”,并成功入选。

  为了“城中村”

  来深圳创业,夫妻俩的目标很明确——为了城中村,这个普通香港人并不熟悉的名词。

  在建筑事务所工作时,杨先生设计过无数高楼大厦、餐馆酒吧。但最让他触动的项目,是香港美利酒店的设计改造。美利大厦原来是政府总部大楼,经过改造成为了酒店,功能彻底发生了变化,却保留了原建筑特有的四层高拱门,甚至古老的榕树也保留下来,成为建筑整体性的一部分。

  “我一直都很怀旧,喜欢旧的东西。”杨先生认为,比起建更多的高楼大厦,改造、修复历史建筑能带给他更多的价值感。城中村正是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建筑形态,既承载着无数深圳人的过去、故事和梦想,又迫切需要改造。“我希望通过设计改造,赋予城中村第二次生命。”

  目前,小市山正在佛山顺德进行一个“艺术造村”项目。在这个项目里,设计师不是埋头设计,而是通过组织村民参与剧场、搭建模型,引导他们将对村子的期待,用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再由设计师吸收到设计稿中,让每个村民都参与设计。

  怀揣着梦想,4月底他们搬进了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彼时,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不过2个月。由于毫无大湾区生活或创业经历,如何创办公司,如何开展业务,对夫妻俩来说都是“盲盅盅”。

  “老手”遇到新问题

  闪闪在香港也注册过公司,本来以为自己是“老手”,但是到了深圳,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听说过复杂,但是没想到这么复杂。”好在基地有代理机构可以代办这些业务,这为他们减少了许多麻烦。

  “来到基地就像回到了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闪闪说。政策不懂有人解答,文件签字有人提醒,办理时限要到了还有人催促。而工作已10年的自己,也好像重新成为了学生,不断学习新的规则,适应新的环境。

  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规定,还有新的“游戏规则”。一次,基地工作人员为闪闪牵线了一位业内人士。由于业务繁忙,她没有第一时间约对方见面,过后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了。这让她十分不解。“后来基地的人告诉我,这里工作的节奏很快,一认识就要马上见面,马上提出需求。合适就马上定下来,不合适就马上拒绝。我们以前在香港要婉转一些。”

  来到深圳后,他们才发现要参与城中村改造没有想象中容易。要竞标政府项目,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质,获得过有分量的奖项。“我很希望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城中村的改造。现在开始我们要不断找到合适的人才,在做商业项目的同时,参加更多的大赛,获得奖项,一步一步向竞标的标准慢慢迈进。”

  创业青年说

  深圳前海安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宗兴:

  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绝佳发展机遇

  我在香港做传统猎头8年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一个绝佳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才会在三地之间流动,他们需要一个桥梁、一个平台来找到工作机会。我认为香港更适合做研发,产品和生产还是要落地到大湾区其他城市。

  以前在香港做传统猎头就是一个个打电话,给候选人、给企业。这在人口更多的大湾区就行不通了,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开始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们通过AI、大数据,在需求方和候选人之间实现智能匹配,让招聘和求职更有效率。

  现在有两个最大的需求,一是融资,二是找到客户。我们希望政府、权威机构能够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帮我们搭建平台,让我们可以更快地发展客户。目标是在大湾区内有1000个需求方。

  秀奇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舒:

  深圳是创业的好地方

  我是上海人,18岁到香港读大学,又在香港学习、工作了18年。现在做旅游电商创业。深圳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可以背靠大湾区,放眼全球。同时,这里的IT人才储备充足,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以前是公司管理层,出门都是商务舱,有司机接送。现在创业事事都要节省,坐经济舱,搭地铁,能省一点是一点。

  我自己去旅游的时候,会为了买纪念品头疼。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有特色的,带在身上又很沉,如果有人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于是我创办了这个旅游电商网站,可以给你推荐当地最有价值的纪念品,还能送货上门。现在已经和很多热门旅游目的地开展合作了。

  现在公司已经完成了天使轮投资,希望能够在今年之内开通十几个旅游目的地的服务。

  丰善绿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黎高旺:

  希望住房能享受深圳市民待遇

  2013年我就搬到深圳来住了,香港的房子又贵又小。在香港人眼中,深圳有最多创业方面的资助,所以当时就选择了深圳。

  我没读过大学,很早就到过中山创业,失败后又回香港打工。开过矿,做过物流园工程,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研究风力发电,就和爸爸一起研究。2014年做出了专利技术,2015年入驻了香港科学园,那是只有硬核的科技才能入驻的。2017年年中团队搬到了深圳。

  我们研究的是低风速发电。全球有一半的区域是低风速的,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市场的风电产品。我们产品的发电效率能达到35%—50%,能将一度电的成本从0.88—1元,下降到0.1—0.5元。

  深圳的医疗保障很好,看病很便宜,希望在住房等方面可以享受到和深圳市民同等待遇。未来将和香港中华电力还有深圳大鹏新区供电局合作,让风电产品投入市场。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